远宇宙未来真的能行吗 什么是元宇宙( 三 )


这种科技乐观主义精神在每一项技术诞生之前都会普遍流传 , 技术的创造者们往往希望世界因技术而变得更加美好——这里的美好指的是践行平等、开放的进步价值观 。 但这种技术乐观主义的理想也一定会受到原本存在的社会建制力量(政治、经济)的扭曲 。 当然 , 与此相对 , 技术奴役人类的恐惧也如影随形 。 从《弗兰肯斯坦》开始 , 无数科幻作品的出发点就是警惕技术所带来的反乌托邦 。 这种反思性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类 , 盲目的技术乐观主义反而会导致更加恶劣的后果 。

远宇宙未来真的能行吗 什么是元宇宙

文章插图

Facebook元宇宙宣传片中 , 扎克伯格和元宇宙中自己的形象对话 。
对于元宇宙来说 , 人们的乐观与悲观态度也形影相随 。 美国《大西洋月刊》发表了一篇名为“元宇宙是糟糕的”的文章 , 专栏作家伊恩·博戈斯特称 , 扎克伯格接受了《黑客帝国》的设定 , 希望人类进入那个虚幻的世界 。 创造出“元宇宙”的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的本意是让我们警惕元宇宙 , 但现实讽刺的是 , 扎克伯格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却因此受到启发 , 要创造出元宇宙 。 扎克伯格说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 , 而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 , 其实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权力和控制 。
伊恩·博戈斯特还在哲学层面批判了元宇宙 。 他认为 , 后现代批评家所推动的关于“元”的话语(metadiscursivity) , 让“走向元”(going meta)在其背后实现了权力的转移 。 “走向元”意味着谈论事物的倾向代替了谈论事物本身 , 这造成了意义的短路及延迟 。 在希腊语中 , “meta”是超越 , 但在今天的语境中 , “meta”指的是高于或超越其他事物的事物 。 这时 , 优势、权力和征服就随之而来 。 1928年 , 有一本关于优生学的书叫《Metanthropos》(元人类)出版 , 其设想了一种更好、更优越的人类(后来大家也知道发生了什么) 。 今天 , 亿万富翁们也在设想一个更好的宇宙 。
在《华盛顿邮报》对乔治亚理工学院数字综合文科中心主任、数字连接研究先驱珍妮特·默里(Janet Murray)的采访中 , 默里就很担心监视资本主义在元宇宙中会更为猖狂 , 因为在虚拟世界中 , 这些科技巨头的影响将会无所不在 。
据BBC报道 , Facebook最早的投资者之一罗杰·麦克纳米(Roger McNamee)就斥责Facebook搞元宇宙是一个坏主意 。 他说 , 我们不应该允许Facebook创造出一个反乌托邦噩梦 , 因为他不相信扎克伯格不会滥用他在元宇宙中的权力 。
远宇宙未来真的能行吗 什么是元宇宙

文章插图

罗杰·麦克纳米(Roger McNamee)被认为是扎克伯格的“精神导师” , 同时坚定反对扎克伯格正在进行的“元宇宙”计划 。
类似的言论还有很多 , 许多人对控制元宇宙的科技巨头表示怀疑 , 因为在元宇宙中 , 他们是这个宇宙的上帝 。 就像《头号玩家》设想的反乌托邦一样 , 我们怎么才能保证控制元宇宙的权力不作恶?
除了对数字反乌托邦的担心之外 , 许多人还从现实层面质疑元宇宙计划的可操作性 。 在理论上 , 人们八小时工作(生产)、八小时睡眠、八小时休闲(消费) 。 如今 , 互联网公司算是成功占领了人们的八小时休闲时间(大家自己瞧瞧自己的屏幕使用时间 , 以及线上消费的数额与线下消费的对比) , 正在侵蚀着八小时的工作时间 。 这时候 , 互联网的发展就进入了瓶颈——跟别人抢蛋糕(比如 , 用短视频这种新媒介来抢大家玩传统社交媒体的时间等)的竞争日渐激烈 , 很可能难有庞大的增量出现 。
此时 , 互联网公司还有一个选择——把人们工作的八小时完全占过来 。 疫情的居家办公让线上办公的发展看到了希望 。 在实现沉浸感的元宇宙里 , 人们可以完全将工作搬到元宇宙里 。 这也意味着经济链条中的生产也要完全进入了互联网公司控制的虚拟世界 , 当生产和消费全都掌握在元宇宙的手中——这个元宇宙将是一个“超级亚马逊” , 原材料、供应链、制造、分销、零售、消费以及金融将全囊括在元宇宙的无尽黑洞中 。 这也是为何元宇宙公司都如此强调自己的虚拟经济系统 。 此时 , 就像Shaan Puri说的 , 数字生活的价值已经大于物理生活 , 人们将会主要在数字世界里生活 。 只要人类的经济循环链条完全被纳入元宇宙里 , 加上这些科技巨头们所掌握的规则制定权 , 他们就掌握了一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