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怎么治疗 痤疮毁颜值中医来帮忙( 三 )


此型患者多平素喜食辛辣、鱼腥、油腻肥甘之品,或酗酒,使大肠积热,不能下达,上蒸肺胃 。 肺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 。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上行过胸,足阳明胃经起于颜面下行过胸,故肺胃积热,火性炎上则循经上熏 。 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故胸部、面部生粟疹且色红 。 此型患者多好食肥甘厚味,皮损也“易于壅结气血,而形成痰症” 。 治疗上依吴鞠通“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而行清热利湿解毒法 。
治则:清热利湿解毒 。
方药:茵陈蒿汤、黄连解毒汤加减 。
常用药:茵陈、龙胆草、黄连、黄柏、大黄、连翘、虎杖、野菊花、丹参、当归、川芎等 。
茵陈、龙胆草、黄连、黄柏清热利湿;连翘、虎杖、大黄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当归、川芎、丹参活血化瘀 。 食肉多者加焦山楂消肉积;喜食淀粉类食物者可加生麦芽、生谷芽以消米面薯蓣食滞,兼有腹胀、嗳气吞酸可加炒莱菔子以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 兼有外感而见恶心欲呕者可加焦神曲消食和胃解表 。
肝郁气滞
症状:以颜面部散在丘疹或脓疱、结节,色红或暗红,多伴有疼痛为主症;部分患者伴发黄褐斑;多因工作压力大,或情绪紧张、劳累而发病;多于激动、心情紧张时颜面潮红;兼见失眠、易怒、胁肋胀痛,或伴月经不调,经前加重,经后减轻,或月经量少 。 舌红或暗红,苔黄,脉弦或数或滑 。
粉刺病的发生发展亦与肝密切相关,此型好发于青年女性 。 多因平素情志不遂,忧思恼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滞日久化火,血行不畅,阴不制阳,火毒郁于颜面而发 。 中医认为,女子以血为本,肝体阴而用阳,经前阴血下注血海,全身阴血相对不足,以致肝失血养,气血运行乏力 。 肝气易郁为患,郁久化热,肝火上炎面部,而成痤疮 。 患者多表现为每次月经来潮前痤疮症状加重 。
治则:疏肝解郁 。
方药:丹栀逍遥汤加减 。
常用药: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薄荷、香附、丹参等 。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当归养血和血,柔肝缓急,养肝体而助肝用;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不但能实土抑木,且能使营血生化有源;薄荷疏散郁遏之气 。
加减:若兼气滞血瘀而成,可加玫瑰花、月季花疏肝解郁,活血止痛;肝郁日久化热,火盛者加虎杖、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经前乳房胀痛明显,加元胡、川楝子、王不留行行气止痛;经前加重或月经不调加郁金、益母草养血调经;大便秘结加大黄泻热通便;口干口臭加生石膏、知母泻胃热 。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疮痒,皆属于心 。 ”此型多伴有心火盛而见口疮、舌尖红、小便黄者,加灯心草、竹叶、黄连清心泻火 。
冲任不调
症状:颜面皮疹坚实,色红或暗,久治难愈;或兼面色晦暗、皮肤粗糙、毛孔粗大、油脂泛溢,或痒或痛;伴见头晕乏力、腰膝酸软 。 舌淡苔白腻,脉沉 。 多见于中年女性 。
痤疮的发病除与肺胃血热有关外,亦与素体肾阴不足有关 。 先天肾水不足,不能上滋于肺可致肺阴不足;因肺与大肠相表里,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大肠积热,上蒸肺胃而致肺胃血热;肺胃血热,日久煎熬津液成痰;阴虚血行不畅为瘀,故以痰瘀为患 。 另外肾阴不足,肝失疏泄,使女子冲任不调,而使痤疮随月经周期而发;所以肾阴不足、冲任失调、天癸相火过旺为发病之本,肺胃血热为发病之标 。 肝经郁热,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脏腑功能紊乱,情志失调,湿、热、痰、瘀乃生,更易发为痤疮 。 月经前阴血下聚于胞宫,阳盛虚火浮越于上,而致经前痤疮皮损增多加重 。
治则:滋肾泻火,调理冲任,清肺解毒 。
方药: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 。
常用药:女贞子、旱莲草、柴胡、丹参、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等 。
方中女贞子甘苦清凉,滋肾养肝;旱莲草甘酸微寒,养阴凉血;两药共同起到滋阴清肝的作用,是为君药 。 六味地黄丸补肾阴,柴胡、丹参疏肝清热凉血 。 诸药合用,共同起到滋阴清肝、凉血解毒、调理冲任之功效 。
加减:月经不调或经前皮疹加剧,加当归、红花、益母草养血活血;皮脂溢出多加生侧柏叶、生山楂利湿化痰散瘀 。
痰湿蕴阻
症状:颜面、下颌部皮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消,渐成黄豆至蚕豆大小肿物,肿硬疼痛或按之如囊,日久融合,结成囊肿,头皮、颜面油脂多,可伴见纳呆,便溏 。 舌质淡胖苔滑腻,脉濡或滑 。 以男性多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