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

阑尾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 下面所说的都是急性阑尾炎治疗方法和缓解偏方 。 首先我们要知道急性阑尾炎是怎么引起的 , 才能知道如何去预防它和治疗它 , 还要了解急性阑尾炎的症状 , 才能在病发时做好及时的应对措施 。
急性阑尾炎主要分为几种: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阑尾周围脓肿、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 所以了解这些病因 , 才是治疗的关键 , 下面是中医推荐的一些方法 , 大家不妨看看!
辨证分型
蕴热型:转移性右下腹痛 , 腹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 , 伴有脘腹胀闷、恶心、嗳气;纳呆、大便秘结、小便清或黄 。 舌质正常 , 苔薄白 , 脉弦紧或细涩 。
[治法方药] 通里攻下 , 清热化湿 。 大黄牡丹汤 , 或锦红汤、红藤煎剂加减 , 主要药物:大黄、牡丹皮、玄明粉(冲)、桃仁、冬瓜仁 。
湿热型:右下腹压痛加剧 , 腹痛拒按 , 热重于湿则体温38℃以上 , 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 腹痛剧 , 拒按明显 , 口干欲饮 , 大便秘结 , 小便短赤 , 舌质红 , 苔黄腻 , 脉弦滑数 。
[治法方药] 通里攻下 , 清热化湿 。 阑尾清化汤 , 主要药物:金银花、蒲公英、大黄、牡丹皮、桃仁、赤芍、地丁、川楝子、穿山甲、红藤、甘草 。
热毒型:腹膜炎征象可遍及全腹 , 有弥漫性压痛 , 反跳痛及腹肌紧张 。 热毒伤阴者 , 有高热或恶寒发热 , 持续不退 , 时时汗出 , 烦渴欲饮 , 面红目赤 , 唇干口臭 , 呕吐不食 , 二眼凹陷 , 大便多秘结或似痢不爽 , 小便短赤 。 脉弦滑数或洪大而数 , 舌质红绛而干 , 苔黄厚干燥或黄厚腻 。
[治法方药] 通里攻下 , 清热解毒 。 加味清肠饮加减 , 主要药物: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黄芩、当归、红藤、薏苡仁、冬瓜仁、大黄、川朴、枳实 。
经验方
(1)银花、公英各50克 , 丹皮25克 , 大黄15克 , 赤芍12克 , 川楝子、桃仁、甘草各9克 , 每天l~2剂 , 水煎后分2、4次服 。
(2)鸡血藤100克 , 地丁50克 , 川楝子25克 , 每日1剂 , 水煎两次混合后分2次服 。
(3)针刺足三里、阑尾穴、阿是穴 。 呕吐者加内关穴 。
(4)薏米50克 , 冬瓜籽25克 , 丹皮、桃仁、紫花地丁各15克加水300毫升(6两) , 煎到100毫升 。 煎2次混合后分两次服 , 每日1剂 。
(5)红藤、忍冬藤各100克 , 生大黄15克 , 水煎后加黄酒1小杯分两次服 , 每日 l剂 。
1.针刺疗法
【急性阑尾炎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1)主穴阑尾穴、上巨虚、足三里 。 恶心呕吐 加内关、上脘;发热加合谷、曲池;腹胀加大肠俞等 。 手法一般取强刺激 , 急性初期每日2~4次 , 每次留针30分钟 。
(2)取穴:主穴:阑尾穴、足三里、阿是穴 。 配穴:恶心呕吐 加上脘、内关;发热加曲池、尺泽;腹胀加大肠俞、次髎 。 阑尾穴位置:足三里穴下约2寸处 。 阿是穴位置: 系右下腹压痛最明显点(麦氏点) 。 治法:一般仅取主穴 , 每次取2~3穴 。 如某些症状明显 , 酌加1~2个配穴 。 操作上 , 除尺泽以三棱针刺血外 , 余穴均以大幅度捻转结合提插之泻法 , 行强刺激1~2分钟 , 留针30分钟至一小时 , 隔5~10分钟运针一次 。 亦可接通G6805电针仪 , 用疏密波 , 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 每日针1~2次 。
(3)取穴:主穴:膝四、大横 。 膝四穴位置:右膑骨外缘上4寸 。 治法:主穴均取 。 令患者仰卧屈膝 , 以28号2寸毫针直刺膝四穴 , 快速进针 , 深度以得气为度 , 采用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捻转手法 , 使其针感沿大腿向上传导 , 以过腹股沟到小腹为佳 。 大横穴 , 可沿腹向下呈45度角斜刺 , 以拇指向前 , 食指向后捻转之法 , 促使针感向下传道至腹股沟 , 使两侧针感相接 。 留针30分钟 , 每隔10分钟捻转一次 。 每日1~2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