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第10讲 | 亲爱的公关稿,我怎么才能写好你( 二 )


回到十年前 , 试想一下人们获取信息的媒体途径有哪些?爷爷奶奶背通过报纸、广播获得信息 , 家庭成员通过电视、车载广播获取信息 , 还有更多人通过互联网获取资讯 。 那时候 , 互联网也基本由三大门户和几个论坛把持 , 各平台还是采用PGC的产出方式 , 内容需要进行专业审核 , 所以那时候平台具有主动权 , 而受众还大多数是听众 , 并不是信息的参与者和加工者 。
如今 , 一切都改变了 。 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 , 受众成为一个一个生动的“个体” , 他们也有自己的阅读习惯、发声渠道 , 而且每个人都大量产生冗杂内容 , 不断刷存在感 , 刷自我价值认知 。 可以说 , 我们每个人都是噪音的制造者 , 也是噪音的享受者 。

文案第10讲 | 亲爱的公关稿,我怎么才能写好你

文章插图
受众不仅仅是倾听的对象 , 同时他们也开始走入信息中心 , 获取片段内容加入自我经验 , 扩大某个话题或某个故事 , 成为意见领袖 。 受众也开始分化 , 分化成令人不解的各式形态:
① 你永远不会懂我的圈层文化 。 不同信息塑造不同认知 , 产生不同兴趣 , 同时也形成不同的圈层 , 受众因为兴趣不同从而形成信息壁垒 , 诞生“你永远不会懂我的”圈层文化 。 一个圈层很难理解另一个圈层 , 这让不同的人寄生于不同的群体之中 , 越来越分化 。
② 要死就死在手机端 。 如今已经很少有人订报纸 , 除了某些有知识有文化的老头老太太 , 如今所有人获取信息的主渠道转向手机端 , 尤其是当我奶奶都开始用智能手机的时候 , 所有人吃喝玩乐都是通过手机来完成 , 因此手机端成为主战场 。
③ 离我越近越可信的信任圈 。 世界打开了 , 人心却封闭了 , 人们如今信任圈呈现我——亲人——朋友圈——我喜欢的KOL——媒体报道——广告——其他讯息的状态 , 离我越近、跟我关系越好的 , 越发令人信任 , 也更加亲近 。
④ 可以再短一点 。 因为信息太多 , 大众时间又少 , 短视频兴起 , 对于阅读类的文章 , 大众要求越短越好 , 很少有人真正读进去 。
“不听大道理”成为大众接受信息的偏好 , 受众选择性认同自己最亲近人的意见 , 而且对于篇幅的诉求越来越少 , 因此 , 公关稿写作也应该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① 同一核心信息 , 根据不同投放渠道 , 进行不同标题、内容的包装 , 令其满足不同圈层文化的趣味属性;
② 手机客户端作为获取注意力的主要战场 , 权威媒体树大旗 , 新媒体资讯大号&kol作为主要发声窗口 , 组合媒介形式 , 覆盖更广范围;
③ 新闻内容必须更抓眼球 , 核心信息埋在新闻当中 , 让受众读过之后 , 只留下一个主要印象:这条新闻挺有意思 , XX品牌原来是这样的 。
只有成为受众的一部分 , 了解受众的喜好 , 才能真正创作出让读者感兴趣的文章 , 让品牌通过公告稿的形式留下印象 。

文案第10讲 | 亲爱的公关稿,我怎么才能写好你

文章插图
媒介环境变了 , 信息受众变了 , 同样公关稿的内容创作也需要“重新激活” , 三种方式可以促使公关稿内容价值提升:
① “反差制造新奇感”
学过新闻的人都听说过一句话:“狗咬人不是新闻 , 人咬狗才是新闻” 。 人们对于超出预期的事物永远都有分享欲 , 而且记忆更加深刻 。 因此公关文案入门知乎 , 好的公关稿需要寻找出品牌信息的“新奇点” , 将其作为传播杠杆 , 撬动大众认知 , 产生深度影响 。
怎么来制造新奇点呢?列举品牌关键信息1、关键信息2、关键信息3 , 思考哪个信息点可能与受众基本认知存在反差?将该关键信息重点突出 , 生成具有传播点的内容 。

文案第10讲 | 亲爱的公关稿,我怎么才能写好你

文章插图
比如 , 《双十一明星送货:李行亮送手机遇“男神”反被撩》、《京东618请来明星送货 高圆圆、柳岩等当快递员》等新闻 , 内容自身就带有传播属性 , 这也是几年前比较流行的营销手段 , 其中的“反差点”是明星高高在上的身份光环与快递员默默无闻的平淡之间的冲突 , 以此制造新闻 , 自身便带传播点 。
以上此类营销事件 , 通常适用于新产品、新物流类的话题热点炒作 , 其公关稿件内容必须强力突出这种反差 , 在文章中埋伏一些品牌信息点 , 便可以在更多媒介平台发布 , 从而吸引受众阅读 , 悄无声息地接受品牌信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