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东第一小学 林东一小( 二 )


1932年学校增设蒙古文班,同时招收女学生 。原蒙古私塾教师(蒙古名)孟、巴亚尔应邀来校任教 。李兴文教蒙古语,并担任班主任 。那时候招生很难 。据马振武回忆,“牧区的孩子要送学生,尽量动员他们上学 。蒙古牧民不想让孩子上学 。你说什么?我们上辈子没学过,山坡上到处都是牛羊 。土匪来了,可以带着枪跑了 。可以用笔赶走他们吗?这种情况下,牧民要交学费和伙食费就更不用说了 。为了动员牧民子女上学,王凡校长多次向政府请示,使牧民子女的伙食、笔墨、课本等费用由旗政府提供 。”

王一伦
刚开始上蒙语课的时候,有些蒙语学生是被家长强行送来的 。王帆校长非常关心他们,安排蒙古族老师负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不同的饭菜上照顾他们,在风俗习惯上尊重他们,让蒙古族学生进得去,留得住 。学校教育学生蒙汉学生要真诚团结,互相尊重,共同进步 。学校还决定,汉语班的学生同时学习蒙古语和蒙古语,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满足地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第二,为蒙中两国学生的友谊铺平了道路 。
1932年,王帆得知北京蒙藏学院招生的消息 。为了拓宽毕业生的深造之路,他委托王一伦带领十几名学生 。王一伦一行从林动出发,骑马和步行前往北平 。二十多天后,学生们到达北京学习 。后来,王一伦先生和一些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 。
伪满洲国时期(1933-1945年)
1933年2月,日军入侵开鲁,林动县令和民国守军相继逃离林动 。刘和等人成立了维护会议,并于三月间,巴林失陷 。此时由于时局混乱,学校停课近半年 。因为有王帆等人的保护,学校设施状况良好 。不久,在王凡和彭的倡议下,我们于八月开学 。学校隶属于伪满洲国旗公署 。开学之初,一切照旧,王帆任校长,任文绰任督学,10多名老师,不到100名学生,依然用的是原来的教材 。只是老师的工资暂时没有着落,暂时由学生家长承担 。

王帆校长和他的学生们准备送王童先生去村里的学校作为校长的留念照(照片空与王帆校长在白色,文革时被撕掉)
1933年,日本侵略者入侵林动,林动公立学校也受到奴化教育的威胁 。日本侵略者入侵巴林左奇之初,由于忙于建立傀儡政权和维持其他地方的统治,无暇顾及教育的统治 。在这种情况下,王帆校长和老师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仍然可以照常进行 。不久,伪民生部下令废除旧教科书,使用伪满洲国编的临时教科书 。小学一年级临时教材《国语》编写的内容极其庸俗浅薄 。第一课其实是:“狗,大狗,小狗”,第二课是:“大狗跳,小狗跳,大狗叫,小狗叫;狗和小狗,又叫又跳 。”老师们看到了,先是哄堂大笑,然后嗤之以鼻 。有人把新课本扔在地上,吐口水 。虽然发了教材,但老师们根本不理会,依然教原版教材 。对于奴化教育,日本人定期向学生宣读所谓的“诏书”,但王范校长从来不根据诏书内容进行解释 。
1934年春,学校开学后,伪满旗公署下令将蒙古班从学校中分离出来,另立学校,命名为“林动街第一初级中学”(简称“一中”),原校更名为“林动街第二初级中学”,简称“二中”

学生毕业照
蒙古班分离出来单独办学后,日本人继续制造蒙汉民族矛盾 。1937年夏天,林动街的一次中小学运动会引起了一场激烈的冲突 。在日本人的唆使下,第一个学校的体育老师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冒充学生运动员,取得了好成绩 。第二所学校的师生提出反对意见,并与日本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一些学生上台发表他们的意见 。主持运动会的金翻译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无理指责学生,说他们在捣乱,还执意要发颁奖旗 。这引起了激烈的冲突 。学生们被激怒了,撕碎了手中的满洲旗,手里拿着旗杆冲进会场进行评判 。王帆校长忍不住怒火,气愤地说:“真残忍 。如果我是错误的校长,我会请他们来评判我 。”他走上台向翻译金提出抗议 。王校长自信最有正义感,问得金不可理喻,无言以对 。他的行动鼓舞了全体师生和群众 。假辅导员见事不妙,赶紧宣布成绩无效,不发获奖旗 。由于王帆在此次事件中与日本人发生冲突,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被日本人列入了《名人录》和《战争诽谤者名单》 。事后,王帆主动找到第一学校校长,进一步揭露了日本人的阴谋,从而化解了两校之间的误会 。

1938-1945年文琪学校平面示意图(白鹤章回忆)
1938年,王帆校长开始向当地士绅和学生家长募捐,向伪旗办写报告,争取建设经费,改建扩建校舍 。两年后,在北子庙旧址建起了一所布局合理、规模宏大、设备齐全的学校 。此时学校有270多名学生,二班70名,初二班200多名 。当时,林动文琪学校的毕业生成绩优异,是西拉木伦河以北学校中教育质量最好的学校 。通辽、开鲁、赤峰、林西等全国高校竞相从林动文琪学校招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