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2020:中国互联网70%流量来自阿里、腾讯、百度……

2020年, 互联网公司不约而同地面临着持续增长的压力, 变革成为关键词 。 在这背后, 除了商业环境的剧变, 更重要的是企业底层的营商逻辑悄然转向: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博弈已从增量经济转向了存量经济 。
    除了用户数量的天花板已近, 流量也在高速向巨头聚合 。 据统计, 仅阿里、腾讯、百度、字节跳动四家公司, 就控制了整个中国互联网超过70%的流量 。 想从高度依赖流量的消费互联网中脱颖而出, 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 。 创业者、投资人、从业者, 都迫切地需要一条新的增长赛道 。
    2018年9月, 腾讯自顶层开启了一场大规模的组织变革, 也顺势将“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推至台前 。 虽然腾讯谈及的产业互联网更多是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化解决方案等传统to B业务, 但腾讯仿佛开启了一个新经济魔盒, 人们看到了一片全新的处女地, 产业互联网的讨论热度被不断推高 。
    不过, 经过一年的探索, 多数拓荒者渐渐冷静 。 他们发现, 这片领域并不像消费互联网那般容易理解和进入 。 事实上, 产业互联网已存在多年, 内涵极为宽泛, 细分行业又相当复杂, 极需耐心耕耘 。
    用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的话说, “消费互联网时代是物理的, 产业互联网时代是化学的 。 ”
    其含义在于, 消费互联网侧重于C端, 是一种规模型的寡头经济, 网络效应明显, 价值高度集中, 赢者通吃 。 在这样的逻辑下, 成功的关键在于购买流量, 寻找融资, 放大势能, 实现指数级增长, 更接近于物理变化 。
    产业互联网则像医药创新一样, 产业分布复杂, 上下游环节深度连接又各自独立, 强调融合创新后, 激发出新的能量 。 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往往先慢后快, 先呈线性增长, 跨越拐点后再陡然加快 。
    这像是一个不断发生生物化学反应的过程, 如果说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关键词是连接, 那么产业互联网的关键词就是融合 。
    不过在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卫哲看来, 眼下只是创业者在产业互联网门前徘徊的前夜, 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前景无穷 。
    “美国进入存量经济时代已近20年, 已经上市和即将上市的百亿美元to B公司已接近100家, 但中国还没有出现百亿美元以上的公司 。 所以当中国进入存量时代, 产业互联网一定是各行各业提升效率最好的工具 。 ”卫哲表示 。
    01 定义产业互联网    实际上, 产业互联网由来已久 。 最初的阿里巴巴黄页, 即是产业互联网的1.0模式:作为一个撮合平台, 解决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 继而, 一些涉足仓储、物流、金融等领域的B2B公司, 开始替代了传统经销商的位置, 它们可以被看做产业互联网的2.0模式 。 而未来, 当真正的产业互联网到来时, 技术将无孔不入地渗入生产环节, 连接起下游数据与上游的生产 。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从产业升级的角度, 将过去的20年分为三个阶段:2010年以前, 实际上是“记录的革命”, 所有纸上的、脑子里的信息被移入系统中;2012年后, 随着智能手机的爆发, 消费互联网蓬勃兴起, 大型公司面临着“分发的革命”, 让互联网真正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当下, 在人类的科研体系当中, 已经有48%的科研依赖于数据与算法的革新, 未来人们将面临一个知识爆发、人际混合、产业大交叉的时代, 而人工智能、物联网将变成最大的红利, 为每个企业带来全新的发展可能 。
    刘松将下一个时代称为“认知的革命”, 其本质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对B端企业进行全面的改造和革新, 通过数据上云、大数据打通供给端和需求端的渠道等手段, 深化产业变革 。
    在这个时代下, 信息也将会产生新的互联方式, 不再仅仅存在于人们的消费端, 更多的是对信息在流通过程中的精简和改造 。
    因此, 产业互联网不仅是简单的to B企业服务, 它更是涵盖了传统产业中企业的内部管理、业务流程的在线化, 也包括线下实体业务场景的数字化, 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数字连通 。
    02 格局初立

拥抱2020:中国互联网70%流量来自阿里、腾讯、百度……

文章插图

    回看2019年, 已有不少企业试水产业互联网, 也有不少企业知难而退, 可以说格局初立 。
    华兴资本董事长包凡认为, 产业互联网的机会主要存在于上中下游的三个环节中, 在上游的生产环节里, 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的核心是生产环节的效率问题, 下游则是了解消费者需求后, 直接向上游寻求C2M定制方案的个性化消费平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