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高销量的营销文案,都喜欢用这5个实用技巧!

公司要上新品了 , 马上要做营销推广 , 然后项目负责人把你叫过去 , 跟你说了一通这个产品如何如何牛 , 上线如何如何的重要 , 老板是如何如何重视 , 它包含了公司多少心血…….等等 。
总之一句话 , 一定要把销量做好 。
接下来 , 我们绞尽脑汁、费劲心思做好用户分析、整理好产品卖点、做好定价、铺好各个推广渠道之后 , 把产品推出去 , 然后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
好像还差点什么!
文案!再去看看你的产品包装文案!消费者能get到你的产品卖点吗?是他想要的吗?他看完你的文案能对你的产品建立认知吗?你说的大段大段的介绍 , 他信吗?他会想下单购买吗……
老贼在看了很多高销量的营销文案之后发现 , 这些产品都非常重视文案的输出 , 都会采用很多不同的文案方法 , 但是这5个实用技巧 , 大家都都很喜欢用 。

  1. 卖点集中
    “不要试图把一个产品的多个卖点同时推向消费者“ , 这是很多国内外文案实践者给我们的一条中肯建议 。
一篇产品文案 , 如果仅仅是产品卖点的一个个罗列 , 一方面目标过于分散 , 另一方面消费者根本看不过来 , 也完全记不住 。
“你这都说的啥?你想表达啥?”
所以说 , 你总是觉得你的产品卖点很多 , 每个卖点都很好 。 但是在文案中 , 还是要做到卖点集中 , 突出核心关键卖点 , 其他卖点可以说 , 但一定是协同 。
你也可以对不同的人群或者在不同的场景推不同的核心卖点 , 每次只推1个 , 集中突破 。
同时 , 卖点集中 , 其实就是针对某个人群的卖点要集中 , 那么这个人群也要集中 。
文案这事 , 其实说白了就是用对的方式向对的人讲对的话 。 (好好思考一下)
很显然 , 再好的内容 , 如果讲的对象弄错了就容易对牛弹琴 。 再者 , 如果针对的人群多了 , 那也很难讲出大家都觉得对的话 , 这也就散了 。
你的文案 , 最好锁定好精准目标人群说出打动他的卖点 , 哪怕是说出只有他们听得懂的话也没关系 。
如果你有很多话(卖点)要给不同的人说 , 那就对不同的人群用不同的话来讲 。
总之 , 对于那一拨人 , 卖点要集中 。
  1. 快速建立消费者认知
    当你的目标人群集中了 , 卖点也够清晰够集中了 , 接下来就需要快速让消费者对你的产品建立认知 。
没人会愿意买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的产品 。 风险太高 。
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快速建立消费者认知的方法 , 利用认知基模!
什么叫基模呢?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 , 它是我们的认知中所有知识的一个海量集合 。
举个例子:
西柚是柑橘科属的亚热带水果 , 簇生成串 , 皮薄且软 。 果肉分瓣 , 颜色呈淡黄色到珊瑚红 , 从多汁到微干 , 从香甜可口到酸味扑鼻 。
如果你不是很了解西柚 , 那么现在请你闭上眼睛 , 根据上面介绍想想西柚是长什么模样的 。
我估计你很可能完全想象不出来 。
那我们再换一种介绍试试:
西柚是一种小型的柚子 , 形似葡萄 , 皮如柑橘薄且软 。
怎么样?这个时候你脑袋里是不是已经出现一个西柚的轮廓了?
看到了这个介绍 , 你就知道了西柚是和普通柚子形象差不多的 , 只不过是个头比较小 , 像葡萄的形状 , 而且它的皮是像柑橘一样又薄又软 。
在这里 , “小柚子”、“葡萄”、“柑橘”这些你已知熟悉的概念就是我们说的“基模” 。
美国著名学者曾提出过“可得性偏差” , 意思是:因为受记忆力或知识的限制 , 我们在做判断的时候 , 总是利用自己熟悉或者容易想象的信息 。
换句话说 , 我们习惯于用固有的认知结构去解释和理解新事物 。 对于产品 , 我们也是习惯于用过去固有的认知去理解 。
对于一个完全不具备背景知识的人来说 , 大量的描述性语言让人完全抓不到头脑 。 这个时候 , 一个最常用的做法是:利用对方已有的认知基模 , 来解释未知事物 , 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
比如当年第一代iPhone问世 , 乔布斯在介绍iPhone时没有直接说“这是一款全新智能手机” , 因为这在当时还是一个完全未知的概念 , 乔布斯大神不是一般人 , 他是这么说的:
“iPhone=1个大屏iPod+1个手机+1个上网浏览器” 。
那些高销量的营销文案 , 都喜欢用这5个实用技巧!
要知道 , 当时还没有智能手机这个概念 , 不管你怎么说别人根本就不会懂 , 而乔布斯直接利用了人们已经熟知的几个概念(基模) , 让所有人很快就知道了什么是iPhone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