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人不一定是文案高手,但文案高手会做自媒体!

说人话,是文案第一天上班,便被反复教导的原则之一 。
但“人话”有没有一个标准呢?
有人认为“说人话”,就是要用口语、说大白话,可是红星二锅头的“将所有一言难尽,一饮而尽”并不是口语,但它明显是一句戳人心坎的人话 。
自媒体人不一定是文案高手,但文案高手会做自媒体,看文案宝典!
而××旅行机构的文案“你与世界,只差一个××”,虽然很口语化,但它却明显不是一句“人话” 。
其实所谓的人话,不在于遣词造句上的技巧,而是要看文案的“着眼点”在哪里 。
1 、回归到人,小中见大
无论是《三国演义》这样宏大叙事的古典著作,还是余华的《兄弟》这样描绘时代片段的现代作品,都会由一个个的“人”来作为承载对象,比如刘备三兄弟或者李光头和宋钢两兄弟 。
【自媒体人不一定是文案高手,但文案高手会做自媒体!】这个“人”,正是引发读者共鸣的起点,人们的感动、愤怒、惋惜等情绪,都是由这个人的行为所引发 。
如果一个作品里面,总是大开大合的描绘现象、叙述变迁、讲述时代,却没有一个鲜活的人物,那么这就不能算是一个作品,而应该叫做“论文”或者“课本” 。
人们不会对一个论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不会有爱恨 。
即使谈论像“种族平等”这样的宏大议题时,最伟大的演讲家之一马丁路德·金,也必须回归到一个个具体的黑人小孩子 。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
……
回到文案 。
文案归根到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
既然是“人与人”的沟通,它的落脚点,就应该以“人”这个独立个体出发,而不能归为一堆的数字,或者归为市场调研中冰冷的“群体” 。
为什么“欧式贵族,尊崇人生”、“极致高贵,享悦生活”这样的文案看似高端,但我们看完之后内心却毫无波澜,甚至还有点想笑 。
而万科的文案“最温馨的灯光,一定在你回家的路上”,却会让某些人心口中一箭?
自媒体人不一定是文案高手,但文案高手会做自媒体,看文案宝典!
或者当我们想要表达某个高端楼盘,居住惬意、生活闲适时,“极致舒适、畅享生活”这样的文案描绘,就远远不如下面《先生的湖》:
鱼什么时候来,是鱼的事;
先生什么时候来,是先生的事;
先生来钓鱼,那是先生和鱼的事,
先生的湖,是先生和鱼的心灵居所!
自媒体人不一定是文案高手,但文案高手会做自媒体,看文案宝典!
什么是真正的惬意?作为一个工作繁忙的成功人士,无所事事的钓一天鱼就是最大的惬意,管他鱼是不是上钩!这才他们正在的生活和情绪 。
这个道理和文学作品一样,无论怎样宏大的品牌理念,大声嚷嚷是没用的,消费者不会理解,也不会去听,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
我们的沟通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想要打动他们,就必须以“人”的方式对话,照顾它们的情绪、想法和感受 。
在传达品牌理念或者产品特点时,应该掰开揉碎,一点点的镶嵌在消费者生活中的小情绪、小细节中 。
2 、生活中的小情绪
什么是洞察?就是看透消费者的小心思,理解消费者的小情绪 。
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们,大多都是生活平淡,几乎没有经历过大悲大喜、大起大落的,即使生活在中国复兴的历史大潮中,我们依然还是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
虽然2008年奥运会是中国腾飞的起点,但那时的我们依然窝在沙发里躺着,手捧西瓜,去看刘翔去跑110米栏 。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好情绪不外乎:恋爱的欢愉、升职的快乐、升学的兴奋、回家的渴望、为人父的紧张、为人母的欣慰、吃到一顿好菜的满足、买到一辆好车的骄傲…
而他们最常见的艰难也不外乎:面试的紧张、逼婚的烦躁、归乡的情怯、工作不顺的失落、离家的落寞、思念的心酸、毕业的惶恐、加班的怨怼…
这些看似在时代大潮中毫不起眼的情绪,却组成了现代人们的整个喜怒哀乐 。
品牌方想要引发消费者的共鸣,也就必须小中见大,将品牌或者产品特点,揉进这些消费者的小情绪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