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轮胎的增多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汽车的保有量增多, 使得废旧轮胎也随之增长, 这也成为白纹伊蚊的主要孳生地
提醒:家中、办公室的各种容器都不要存积水, 鱼缸、花瓶中的水两三天换一次, 才可以清除白纹伊蚊的孳生的养生环境 。
No.1
淡色库蚊
出没地:城区全境特征:最不讲卫生
虽然白纹伊蚊不断增加, 但淡色库蚊凭借盘踞京城多年的优势, 依然稳居“老大”之位 。 淡色库蚊就是大家都所说的那种体表棕褐, 但性格温和的蚊子 。
淡色库蚊喜欢大型水面但不太“讲卫生”, 积水里含有机物质越多的积水, 也就是污水坑、排水沟里孳生的就是这种蚊子 。
淡色库蚊从黄昏开始活动, 尤其是夜间叮人最厉害, 贴近人时可听见嗡嗡的蚊鸣, 可一旦被人发现, 轰一轰就飞走了, 并不纠缠到底 。
No.2
白纹伊蚊
出没地:城区全境特征:最“小器”
除了前面所说的空调积水和饲养观赏鱼、水生植物等助长了城区内白纹伊蚊的增多, 喜欢小型积水的它, 还可以在花盆、破旧轮胎、植物叶腋、树洞里繁殖, 凡是能集聚雨水的物件都可能孳生 。 所以, 白纹伊蚊属于容器型媒介的蚊子品种 。
值得一提的是, 废弃的轮胎里积的水, 是户外监测中发现白纹伊蚊踪迹最多的地方 。
No.3
三带喙库蚊
出没地:城乡接合部特征:最爱干净
三带喙库蚊比较青睐田园风光, 在田间、野外缓缓流淌的清水中繁殖, 所以有水景的城乡接合部市民, 如果被蚊子叮咬, 多数是它们干的 。
释疑
花蚊子厉害?咬啊咬啊就习惯了
被白纹伊蚊咬了一口的马未都, 特意为此事写了一篇博文, 奇痒不堪的程度可见一斑 。 “花蚊子咬人厉害”是很多人的感受, 被它们叮咬后, 红斑面积一般比被淡色库蚊叮咬的小, 但瘙痒程度却强得多, 经常是抓破了也难解其痒 。 另外, 被咬之处的痒感往往还会持续2-3天, 每天都要痒一阵、抓一阵才能罢休 。 “事实上, 白纹伊蚊咬人并不比淡色库蚊狠 。 ”张勇博士说 。
从养生医学角度说, 蚊子叮人时会给你“注射”一种叫甲酸的物质, 也叫蚁酸 。 蚁酸进入人体, 体内免疫系统就会立即释放出一种名叫组织胺的蛋白质来对抗, 这个免疫反应引发了被叮部位的过敏 。 此外, 血液流向被叮处以便加速组织复原, 组织胺就造成组织肿胀, 皮肤上就会起包 。
第一次被蚊子叮, 人体第一次接触这种异物反应会强烈, 叮的次数多了就慢慢适应了, 反应也会减小 。
淡色库蚊是城区优势蚊种, 几乎所有人从小都有被它叮的经历, 感觉就不那么强烈 。 白纹伊蚊增多只有两年, 人被它叮的几率还小, 被叮后就会感觉特别痒, 所以也就感觉“花蚊子咬人厉害” 。
另外, 被叮后感觉的强度, 与每个人的免疫反应也有关系 。 目前, 本市居民被白纹伊蚊叮咬腿部后, 最严重的肿起的包大如拳头, 并且经过一周的治疗才痊愈 。
目前花蚊子不传染登革热
本市城区内的白纹伊蚊数量增加, 会不会造成由蚊子作为媒介的传染病增多?
对此, 张勇博士表示, 目前, 本市发现的蚊媒传染病主要有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三种, 和肺结核、艾滋病、狂犬病等一样, 都属于乙类传染病, 但根据市疾控中心近年来的监测发现, 其发病数量并没有对北京造成威胁 。
虽然白纹伊蚊的数量在增加, 但其传染疾病的途径与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是一样的, 传染疾病的能力和其他两种蚊子相比也并不突出, 因此, 本市蚊子种类的比例虽然正在变化, 但不会由此带来蚊媒传染病发病数量的升高 。
蚊媒传染病发病情况
登革热每年10例以内, 属输入性病例, 也就是患者在广州、东南亚等登革热高发地区染病, 到京后发病
疟疾同样属于输入性病例, 由于本地没有此类病人, 蚊子叮咬不到病人也就无法传播, 所以本地发病数量极少
流行性乙型脑炎多为本地病例, 但属于散发, 今年6月份以来, 流行性乙型脑炎都没有进入本市乙类传染病监测前5名
养生小窍门
买驱蚊产品要看“避蚊胺”
夏季出门或是家有婴幼儿, 购买驱蚊产品是必不可少的 。 目前, 北京市场上销售的防蚊产品主要有花露水和驱蚊液两类, 多以纯植物提取、无毒副作用为卖点 。
但是, 植物提取液防蚊、驱蚊并未得到试验证实, 实际上, 保证驱蚊效果的有效成分是避蚊胺 。 如果产品成分表中没有避蚊胺, 一般都不能起到防蚊、驱蚊的效果 。
推荐阅读
- 毒品为什么会让人上瘾
- 北宋欧阳修经典诗词 句句美得让人心醉!
- 各种Excel-VBA的命令大全让您技能天下无双
- 十大养生秘方 让您远离癌症
- 公主连结夏日庆典特别回馈活动开启-夏日庆典特别回馈活动介绍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 原神新手主角选择推荐-开局选男主还是女主好让您技能天下无双
- 我的宝宝1岁7个月了,与其他小朋友玩时,孩子多了,就会自己到一边玩去,应该怎样让他合群呢?
- 晨起做对9件事 让你的健康啵儿棒
- 光遇暴风眼第一阶段直飞教程攻略-暴风眼第一阶段怎么直飞让您无可匹敌
- 养生警惕 7种生活方式让你减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