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微信大号常用的3个写作技巧 微信大号常用的写作技巧有哪些?

很多爆红的微信文章, 有很强的批判性, 比如批判一个人, 批判一件事, 大胆些的更是疯狂吐槽 。
对内容创作者而言, 写这种批判性的文章, 文章阅读量和转发量很容易提高, 更重要的是这类批判性文章有一个共同点「塑造情绪」 。 无论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 目的就是为了刺激用户的肾上腺素 。
在业内, 我们把这种技巧叫做「夹带私货」, 有的人觉得叫做「奇货可居」, 所以很多微信文章充满了类似的这种套路 。
仔细想想, 你看过的很多爆文是不是这种味儿?
1 夹带私活的偏见爆文
前两年有一篇10W+爆文, 一起看看某段落里的用词:
现在的创业生态, 早已恶化到沦为资本的杀人游戏——资本所经之处, 全成焦土, 寸草不生, 原本定位为创业天使的风投资本, 已彻底沦为扼杀绝大多数创业空间的魔鬼 。
这类就属于情绪类文章, 擅长用狗血的词语形容事件, 将事件的严重度提高多倍, 前后逻辑是主观臆断没有论证支撑 。
但往往这类文章阅读量很高, 看起来是有逻辑的, 比如这段内容的逻辑是「创业由资本驱动, 资本是杀人的魔鬼」 。
其实我们把词语单独拎出来分析, 魔鬼和资本之间其实没有关系, 魔鬼也只是宗教里的一种概念, 顶多用来形容犯罪的人 。
这里面的特点, 就是形容词非常多 。 形容词的修饰, 让很多读者对文章内容产生了笃定的判断 。
形容≠是, 情绪性的逻辑在于揣测, 没有基于事实判断 。 揣测就是用个例否定群体, 用局部否定全部 。 很多都会被这种看似有逻辑, 实际没有逻辑的观点欺骗 。
【介绍微信大号常用的3个写作技巧 微信大号常用的写作技巧有哪些?】比如遇见几个码农, 觉得他们情商低, 品味差, 就吐槽所有码农 。 比如遇见一个穿着打扮很好的美女, 就认为她的房间肯定很干净 。
很多爆文里面包含大量作者主观臆断揣测的信息, 因为多数人在碎片化阅读时, 不会花时间思考复杂的事情 。 在这个时代, 很多人只想要答案, 不想动脑子 。
所以一些爆文往往标题中, 就给读者提供了一种带有相对偏见的答案 。 例如野火青年的这篇爆文《没有澳洲这场大火, 我都不知道中国33年前这么厉害》, 是不是这种味儿?
很多读者对某些事的认知本身就是错误的, 存在即有的偏见观点, 所以很只需要提供这些事的偏见信息, 就能煽动读者分享 。 比如UC上的一些文章, 就用了这种套路, 是不是都存在这种偏见主义?
2 文章内容发行社交货币
比如, 人们经常经常向别人谈起自己的钻戒多么炫目、宝马车多么豪华舒适, 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品位, 让自己看起来更加优秀、更加有面子 。
哈佛大学的神经科学家米歇尔和塔米尔发现, 人们自由表达和披露信息是对自己本身的一种「内在奖励」 。
他们做过一个实验, 把脑扫描仪放置在被试者的脑部, 询问被试者是否愿意分享自己喜欢滑雪板或喜欢小狗的态度和想法 。
结果发现, 共享个人观点能够取得与自己获得钱财与食物一样的大脑脑电波状态 。
人们都倾向于选择标志性的身份信号, 作为判断身份的最直接证据 。 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分享一些文章, 因为这类文章代替了他们说话, 释放了某些信号 。
这些信号可以统一叫做「社交货币」

  • 比如分享一个搞笑视频, 可以让别人认为自己很开朗幽默
  • 比如分享一篇旅行文章, 可以让别人认为自己是文艺青年
在发行社交货币前, 文章标题或内容还需要具备内在吸引力 。
  • 比如京剧小丑嘲笑正牌教授
  • 比如你知道吗, 袋鼠可以向后跳跃
  • 比如5岁女孩能快速记忆英文单词
文章中透露的信息「要让看似不可能的事件, 变成发生了」 。 这种非常规的事情, 往往能吸引很多人关注 。 并且朋友圈后, 会被很多朋友点赞 。
有人曾经将社交货币分为了:装逼币、猎奇币、趣味币、卖萌币、麻醉币、文艺币、上进币、娱乐币、健康币、爱国币、形象币、煽情币、利益币
李叫兽曾经把社交货币分为了:提供谈资、帮助表达、提供有用信息、塑造形象、促进比较
小公举把微信文章里的社交货币归纳成了两点「内在社交货币」和「外在社交货币」
  • 让别人欣赏自己的内在
  • 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存在
我在自己阅读量几万的文章里都夹带过这种社交货币, 比如「红线」、「被封号」等就是让大家分享出去, 证明自己消息灵通, 了解到很多信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