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阻止“虐童”幼师轮番作案?

一、舆情综述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监测 , 本周涉教育媒体报道为16.36万条 , 微博言论61.23万条 , 微信文章1.64万篇 。 教育议题中 , 校园安全类话题热度最高 , 河南针扎幼儿事件、南京秋游踩踏事件成为舆论焦点 。 教育管理类话题热度次之 , 长春一高校禁止男女喂饭、北京多数小学禁止课间玩耍引发众多网友吐槽 。 师德师风话题也再次受到广泛关注 , 其中“软禁”学生3年的江苏教师、雨天让学生学生洗车的陕西校长受到舆论强烈质疑 。
二、教育舆情热点排行
本周教育舆情热点排行(数据截至11月11日)

拿什么阻止“虐童”幼师轮番作案?

文章插图

从媒体转载量来看 , 河南一幼儿园全班遭老师针扎 家长含泪哭诉;长春一大学出“新规范”:禁止男女朋友食堂互相喂饭;南京小学生秋游发生踩踏事件 自动扶梯疑似又成祸首;中国列建世界一流大学时间表 北大:2030年左右;深圳学生被罚用手走路致红肿 涉事老师登门道歉;江苏一名校老师“软禁”两孩子在家 3年未上学;北京多数小学课间禁止学生玩耍 只准喝水上厕所;陕西差生被罚冒雨给校长洗车?官方:学生“自己玩”;连云港一老师体罚学生 辩称“戳小孩后背能提高免疫力”;上海6岁女童因不能最近入学状告教育局索赔1元;为媒体曝光率最高的10个教育话题 。
【拿什么阻止“虐童”幼师轮番作案?】三、热点事件舆情解读:
【河南针扎幼儿事件】
1.事件概述
11月6日 , 一则题为“河南一幼儿园全班遭老师针扎 家长含泪哭诉”的消息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 《大河报》报道称 , 焦作市一幼儿园全班25名儿童遭老师针扎虐待 , 身上都有针眼或淤青 , 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 报道还指出 , 当事幼师有虐童“前科” , 曾因虐待幼儿被原幼儿园辞退 。 而对于这一情况 , 园方表示不知情 。 事发后 , 园方一度承诺赔偿每位受害儿童两万元 , 希望家长不要再追究 。 遭拒绝后又表态称 , 如果警方查明虐童情况属实 , 将承担责任并给出交代 。
2.媒体观点:“虐童”幼师何以“轮番作案”?
媒体首先关注此次事件暴露出的监管漏洞问题 。 《大河报》评论认为 , 一个劣迹斑斑 , 有着虐童前科的幼儿教师得以“异校复出” , 暴露出相关部门的监管缺位 。 为了幼教事业的发展 , 监管部门应该设计一套“幼教终身禁入”的制度架构了 。 南方网评论也指出 , 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 , 做到未雨绸缪 , 可以从督促幼儿园加强幼师队伍的培训、对幼师资格证严格把关 , 对于有虐童前科的幼师实现“黑名单制度”等细节入手 。
幼师准入问题也是媒体讨论重点 。 新华网评论指出 , 为减少虐童事件的发生 , 有必要对幼师们进行心理体检 , 由专业的心理医生采用专业的检测仪器和心理测试试题对幼师们进行仔细的心理排查 。 未来网发表观点认为 ,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需要严把幼师入口关 , 严格新进幼师的思想品德和爱心考察 , 并作为录用的前提条件 。
部分媒体关注事件追责及其他后续处置问题 。 广西新闻网评论指出 , 充分保护幼儿不被虐待 , 既要不断完善法律规章 , 也要重视现有法律法规的落实 。 根据司法解释规定 , 幼儿园对幼儿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义务 。 由于幼儿园没有履行相应义务 , 特别是幼师教育失当 , 导致幼儿受到虐待伤害的 , 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 东北新闻网评论认为 , 针扎事件对于幼儿来说 , 心理伤害远大于身体伤害 , 要对这些受害儿童进行及时、合理的心理干预治疗 , 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 。
另有媒体注意到幼师群体的生存状况 , 指出幼师的职业收入与社会期望的错位增加了“虐童”风险 。 千龙网评论认为 , 一方面 , 社会对幼儿教学的重视需要保证幼师的数量和质量 , 但另一方面 , 体制外幼师收入的微薄削弱了幼师的从教积极性 。 事实上 , 不少体制外幼师的工资可能连当地最低的工资标准还不到 , 要通过单位造假迎合政策 。 而且 , 幼师工作本身琐碎劳累 , 当待遇不与付出相对等 , 容易导致情绪压抑 。 而压抑的情绪如果得不到正常的宣泄 , 就可能在某一时段轰然爆发 。
3.网民观点:虐童行为不可容忍
关于河南针扎幼儿事件 , 网民之间形成高度共识 。 多数网民认为虐童行为不可容忍 , 必须严惩 。 网民“枫林秋露”表示 , “涉嫌故意伤害 , 应依法严惩 。 ”网民“大衙荔枝”指出 , “这种刑事犯罪都是辞退就搞定了?成本如此之低啊!不扎白不扎!”网民“ZYD”认为 , “该整顿整顿了 , 社会呼吁效果不明显 , 群众也无法监督 , 最好的办法就是立法 , 对于虐待儿童行为一定要重判 。 ”部分网民针对此次事件中的虐童幼师有“前科”十分关注 。 网民“琳琅”表示 , “竟然是有前科的 , 强烈要求这种有过针对儿童的犯罪写进档案之类的 , 终身携带 , 不得再从事和儿童相关的工作 , 每个用人单位都能查得到 。 ”网民“心然”认为 , “如果之前那个幼儿园开除这位幼师前 , 事先向派出所报案留底 , 甚至于在教育局留案底 , 那么这个人渣就不会到其他幼儿园继续祸害其他幼儿了 。 ”部分网民对当事园方试图“以钱私了”的做法表示反感 。 网民“小瞿的态度”称 , “区区2万能弥补儿童的心理伤害的阴影吗?”网民“拳拳小S”调侃 , “每个家长给校长两万 都去扎校长可好?”部分网民呼吁加强对幼师的道德品质考察 。 网民“执念的宝乐妈”认为 , “在幼师考察时着重考验爱心和责任 , 其次是安全意识 , 最后才是能力指教学能力 。 学历文凭在小孩子面前都是零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