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心理学知识深挖用户心理 什么是用户心理学?( 二 )


四、产品如果能让用户和其他人产生联系,用户便会更有动力目前市场上社交类应用、娱乐类应用、以及含有社交属性的产品,做得好的都拥有较大的用户量基数 。 人是社会性动物,做任何事离不开周围的人与环境,人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焦虑感、孤独感、渴望被关心、抑郁、无助、绝望等等 。
所有这些情绪都需要有排解的渠道,否则一定会出现问题 。 这也给市场带来了许多机会,产品可以针对人们不同的思绪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
比如微信的熟人社交、陌陌和探探的陌生人社交、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回复产生情感共鸣、脉脉的职场社交等 。 用户在与他人产生联系的过程中,边缓解调整自己的情绪、边寻找有情感共鸣的同路人 。
五、故事是人处理信息最自然的方式现在从儿童时期就开始阅读绘本,通过绘本讲故事的方式开启了对世界的认知 。 再比如近年来大火的德云社,德云社把相声从传统专业度高的艺术形式,转变为接地气的故事段子,大幅提升了大众对于相声的兴趣与追捧 。
对应到产品中,自然也想通过这种方式积累用户、提升用户粘性、包括后续的付费购买等 。 “凯叔讲故事”就是通过有声讲故事的方式向孩子们传授知识 。
另外一些应用,会把与客户合作的成功案例展示出来,真实的成功故事比单纯的自我推销强很多倍 。
下图是工具应用Teambition在官网将成功合作案例展示:
六、仅在用户需要时才展示他们需要的信息主要是依据用户使用产品的场景决定 。 我认为如果要细分的话,总体上分为两部分:针对内容区和针对导航的展示与隐藏 。
下图1中知乎某提问的回答详情页,初始打开该页面顶部有“回复者的头像、昵称、个人简介和关注按钮”的信息,下滑页面查看内容时不会出现该信息,只有当用户上滑回翻页面时才会出现该信息 。
原因是知乎基于用户使用场景判断:用户下滑查看页面时,给内容区留足够空间,不干扰对内容的查看;而当用户上滑回翻页面时,判断用户可能对该回答感兴趣,顶部悬浮出现关注该回答者的入口,或者进入该回答者的主页查看更多 。
针对导航区,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顶部导航交互方式的灵活应用(以iOS系统为例),展开分析了依据用户使用场景显示或隐藏导航区域 。 下图2是手淘店铺首页示意 。
七、音乐能带给人强烈的愉悦感和情感共鸣艺术不分国界,音乐也是艺术的一种形式,极少有人会厌恶音乐,大家的区别只在于偏好不同的音乐风格 。
远的不说,单就近几年火起来的互联网产品中,有代表性的包括网易云音乐、抖音 。
2017年网易云音乐在杭州地铁线将热度最高的5000句乐评文案印在了杭州地铁车厢和站内,成为当年最具影响力的营销事件,刷爆了朋友圈,甚至有人不远万里赶来合影拍照 。
这个现象的本质原因是人们对听到一首歌而引发情感共鸣的强烈渴望 。
如果你刷抖音,尝试把音乐关掉,只看视频内容,没多久你就会觉得挺无聊,也无法让你的情绪嗨起来;过往的视频类应用都是把自主权交给用户,用户自己拍、自己决定放什么样的歌曲,时间长度也不做限制 。
抖音一定程度上是将这些规则标准化、简单化,降低拍摄视频的认知门槛易上手,面对用户群体的快节奏生活氛围,控制视频时长,使用户情绪快速被调起 。
八、提示信息必须简单直观这部分是指文案设计的问题 。 我近期梳理了项目中某网站后台的文案内容,其中包括温馨提示、错误提示、疑问解答等 。 发现了几点文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最为常见的包括:语态不统一(主动与被动式混用)、语义重复(前后表达意思重复)、标点符号使用不当(比如文字链接之后是否还加标点符号)、主语人称使用你还是您(取决于平台怎样看待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有关文案设计的方法总结,推荐这篇文章:交互设计常识:文案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
总结本文依据工作中项目实践的所思所想,结合案例与书籍《设计师要懂心理学》,尝试分析说明互联网产品设计过程中应用的非常有价值的心理学知识 。 作为设计师需要了解一些心理学领域的概念与方法,我们花心思打磨的产品说到本质,都是为某类人群提供某种服务,用户使用产品的心理状态值得深挖研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