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文章全文解说 故乡选自鲁迅先生的什么

故乡选自鲁迅先生的什么(故乡文章全文解说)
重读《故乡》:浅析鲁迅对故乡的爱与恨
鲁迅先生坐船回故乡

故乡文章全文解说 故乡选自鲁迅先生的什么

文章插图

席慕蓉在《乡愁》里这样写道:“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 。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 离别后 ,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 永不老去 。 ”
在每个人的心里 , 故乡是从小成长生活的地方 , 有着深深的眷恋与难忘的回忆 。 可是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 , 每每读来却很压抑 , 仿佛看到他站立在船头 , 望着江南水乡 , 心里重重地一声叹息 。
《故乡》出自于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 , 写于1921年1月 , 最初发表在《新萌芽》杂志上 。 这是鲁迅在亲身经历生活的变迁后写就的一部小说 。 这篇小说在艺术写作手法上有着独特的魅力 , 至今仍被奉为经典文学作品 , 成为了语文课本中的教材 。
这部小说通过鲁迅回故乡时的所见所闻 , 从多个角度深刻地描写了中国农村的破败景象 , 抨击了不公的封建等级制度 。 但是这篇小说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此 , 除去要表达的社会意义 , 还可以窥探到鲁迅先生的矛盾心理 。
艺术家罗丹曾说:“艺术就是情感 。 ”
《故乡》的矛盾情感所在 , 就是鲁迅对故乡的爱与恨 , 主要表现在三处对比上 。 下面 , 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情感世界 , 解开他对故乡的特殊情怀 。
故乡文章全文解说 故乡选自鲁迅先生的什么

文章插图

重读《故乡》:浅析鲁迅对故乡的爱与恨
鲁迅先生的故乡
一、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衰败的故乡鲁迅的童年时期是快乐的 , 家庭富足优渥 , 别人都尊称他为“少爷” 。 他在家人的保护下生活的无忧无虑 , 一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模样 。 那个时期的鲁镇平静美好 , 仿佛一座不被世俗打扰的世外桃源 。
也正因为这份童年的回忆让鲁迅怀着一份期待的心情 , “冒了严寒 , 回到相隔二千余里 , 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 一心欢喜只为再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 , 可是没想到见到的却是苍黄的天底下萧索的荒村 , 没有一丝活力 。
故乡的景色让鲁迅心生悲凉 , 原来故乡早就不是记忆中的那个模样 。 其实这悲凉的背后还有另一层原因 , 那就是这次回家要把聚族而居的老屋卖掉 。 鲁迅父亲生前 , 家里的光景好 , 朋友亲戚都和气 。 自从家庭遭受变故 , 父亲重病后 , 他的少年生活都是在白眼与嘲讽中度过的 。
母亲为了生计 , 不得不变卖家产和首饰 , 他在药房和当铺中奔波 , 尝尽了人情凉薄和世间的冷暖 。
在《呐喊》自序里鲁迅曾说:“有谁从小康之家而坠入困顿的么 , 我以为在这途路中 , 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 ”在鲁迅的记忆里 , 故乡有着童年的美好 , 也保留着伤心的往事 。
故乡的景色和家庭的变迁令人伤感 , 可是故乡的人更感到无比的失望 。
印象中美丽的杨二嫂如今刻薄、市侩;童年时期与自己交好的闰土 , 在多子、各种苛捐杂税的压迫下变得麻木 , 呆滞 。
【故乡文章全文解说 故乡选自鲁迅先生的什么】故乡本应该是最让人留恋和不舍的地方 , 可是眼前的人和景 , 以及卖掉老屋的心情 , 让鲁迅陷入到了一种悲观绝望的痛苦之中 。 记忆中美丽的故乡和现实世界里颓废的故乡鲜明对比之下 , 对故乡之根的追寻在精神世界里坍塌了 。
重读《故乡》:浅析鲁迅对故乡的爱与恨
鲁迅先生的故乡
二、杨二嫂从善良到各种恶习的堕落在旧中国的农村 , 社会经济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日渐衰败 , 穷苦的老百姓在社会的底层苟活 。 在物质的贫困与重压之下 , 人们变得刻薄、尖酸 。
杨二嫂一出场的时候 , 尖利的怪声把人吓了一大跳 , 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凸颧骨 , 薄嘴唇 , 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面前 。 两手搭在髀间 , 没有系裙 , 张着两脚 , 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 ”
看看 , 鲁迅的人物刻画多么到位 , 杨二嫂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 谁能想到这个让人厌恶的五十多岁的女人 , 竟然是以前年轻美丽的豆腐西施呢?
在鲁迅的印象里 , 杨二嫂是文静贤淑的 , 年轻时候的她“脸上擦着白粉 , 颧骨没有那么高 , 嘴唇也没有这么薄” 。 而如今的杨二嫂生活窘迫 , 没有了招揽生意的资本 , 只能凭借着能说会道的嘴 , 艰难维持着生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