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ugc的4大模式 ugc模式有哪些?( 二 )


UGC型平台这种个性化关注定制和机器算法推荐的好处是 , 用户产出的信息很少有平台内容运营人员的直接干涉 , 可以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 , 但坏处在于平台上内容质量良莠不齐 。 运营人员往往来通过审核、推荐、降权等手段限制垃圾内容 , 防止劣质的内容驱逐优质的用户 , 导致目标用户难以在产品中找到归属感和存在感 。
拿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为例 , 一个是鼓励性的产品运营策略 , 一个是限制性的产品运营策略 。
微博鼓励用户利用各种手段去扩散吸粉 , 鼓励用户发红包、抽奖和生产内容 , 接受微博官方的种种引导就会获得好处 , 比如微博的区域下沉计划 , 开放本地热门微博投稿机制 , 如果你是个地域号的运营者 , 那么你加上本地相应领域的话题标签 , 如#xx生活#、#xx身边事# , 你的内容就可以进入到本地热门微博 , 对你的转评数据带来很大提高 。
而微信公众号更像一个严厉的管理者 , 设置极多的规则限制 , 遵守条规的情况下 , 用户的创造能力受到干扰 , 但是不遵守则可能受到惩罚 。
三、社交网络助力UGC发展社交网络的发展孕育了一批有UGC意愿的年轻用户 。 他们原创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悟 , 当文字不足以表达感情时 , 他们上传图片、照片 , 当一张照片略显单薄时 , 他们使用九宫格 。 当图片还不能够准确表达时 , 短视频应运而生 。 其实 , 短视频的概念在不断衍化 , 与长视频相比 , 三五分钟的视频就是短视频 , 而现在人们口中的短视频多是以秒计算的 。
UGC的模式对国内的长视频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 与刚性需求的长视频不同 , 大规模的版权投入必然带来用户播放量的增加 , 而很多UGC视频的点击次数只有几次 , 甚至没有 。 借助社交平台可以产生更多UGC内容 , 也可以让UGC内容更好的传播 。 用户在社交网络上很少会分享影视剧 , 他们更愿意分享篇幅较短的UGC内容 。
放眼全球 , 无论是Twitter的Vine、Facebook的Instagram还是腾讯的微视、新浪微博的秒拍 , 作为新的维度 , 短视频在社交网络上的发展如鱼得水 。 对于社交属性强烈的社交网络来说 , 视频的质量不再那么重要 , 用户只是希望通过短视频了解好友的状况 。 好友间的点击、分享不仅保证社交网络的活跃程度 , 也带动了UGC内容的生产 。 此外 , 在视频的播放页面中 , 都会有分享至社交网络的选项 , 轻松一点 , 用户就能将其分享至各个社交平台 。
四、UGC模式发展运营的方法论传统门户 , 由于内容自制 , 因此其运营模式更偏重于以企业为中心的方式 , 平台提供什么用户就使用什么 , 而UGC平台其内容主要是由用户产生 , 所以导致其运营方式必须以用户为中心 , 表面上看结果都差不多 , 但是其思维模式就大相径庭 , 前者主导用户 , 后者引导用户 , 更确切的说是在用户产生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引导 。
1、平台搭建为主 , 产品制作为辅
UGC平台本身只是用户的一个平台 , 其核心功能在于能为用户提供一个有效的展示分享的阵地 。 而平台的搭建主要是整体架构 , 一个充分展示用户内容的平台 , 一个从营销角度去设计的舞台 , 一个帮助用户把需要展示的内容推销给其他用户的前端 , 一个满足其他用户获得自己需求的高价值内容的平台 , 但是也有产品相对稀缺 , 或者说用户不愿意与其他用户分享受 , 所以适当的内容制作 , 通过这种走向开放式的引导来影响用户 , 把自己的私人内容贡献出来 , 和其他用户进行分享 。
2、渠道建设为主 , 文化建设为辅
有了一个能够为用户提供展示分享的平台后 , 渠道建设 , 成为用户创造内容的关键 。 如果说平台是表现形式 , 那么渠道就是实现这种表现形式的创作方式 , 一方面它是通往平台的途径;另一方面它又是包装内容的过程 。 帮助用户把自己想要展示的内容 , 表现的更加完美 , 也让其他用户及时快捷的接收到自己需要的优秀内容 , 当然有了平台和渠道还是不足的 , 还需要有一个文化主题去影响用户 , 然后用户为了满足这些心理需求 , 花费一定的时间来为平台并付诸相关的实践并生产相关的内容 。
3、整体感受为主 , 细节体验为辅
任何一个新用户的到访在前几次一般只对平台有一些浅层次的认识和了解 , 所以整体架构所展示的内容往往是留住新用户的关键 , 而细节体验往往是留住老用户的关键 , 而我们知道所有的老用户都源于新用户的留存 , 新用户如果留存量低 , 细节也就无从展示 , 所以说必须是整体架构完善的条件下丰富细节 , 才会获得新老用户的青睐 , 细节才会继续产生衍生价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