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怎么样(农安华侨外院怎么样)


听到吉林外国语大学这个名字 , 很多人都会说 , 这肯定是一个公立大学 。
但是 , 这所学校的确是一个民办高校 , 前身是吉林省华桥外国语学院 。
民办学院升格为大学 , 在中国实属凤毛麟角 。
那么 , 华侨外院为啥能升格为吉林外国语大学呢?
秦和
这一切 , 都与创始人秦和有关系 。
秦和是满族 , 1963年9月生 , 山东阳谷人 。
资料显示 , 秦和在16岁的时候考上了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 。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 , 6岁读书 , 能够上大学也要在18岁 , 说明秦和两次跳级 , 学习能力非常强 。大学毕业后 , 秦和成为一名外语教师 。23岁 , 秦和攻读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 。25岁 , 秦和被选送到联合国译训部受训 , 并被派到亚洲银行办公室工作 。
1995年 , 秦和32岁 , 已经工作12年 。就在那年 , 秦和筹资250万元创办了吉林省华侨外国语专修学院 , 第一批招生只有247人 。1996年 , 秦和建起了属于自己的校舍 , 华侨学院初具规模;1997年 , 筹资兴建学生宿舍 , 同年外院的自考及格率在全省同类学校里名列前茅;1998年 , 华侨外院被评为国家学历考试试点单位;1999年 , 又筹巨资兴建了教学楼、外教公寓、大食堂等 , 学院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 , 并于当年成为吉林省第一所纳入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民办普通高校 。2002年 , 学校被吉林省教育厅批准联合试办本科教育 , 2003年升格为本科 。
随着学校名气不断提升 , 秦和终于在2018年迎来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
秦和
2018年 , 经过教育部批准 , 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更名为吉林外国语大学 。此外 , 学校正式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
在吉林省 , 民办学校很多 。不过 , 在很多人的眼中 , 民办学校就是一个买卖 , 是教育商人盈利的渠道之一 , 有的民办学校甚至开开就黄了 。能够从学院升格为大学 , 实属少见 , 在全国也就仅仅5所 , 分别是仰恩大学、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 吉林外国语学院 。
这么难的事 , 秦和为啥能够做到?主要有以下几点 。
秦和
1、秦和是非常重视教学实用性的 , 在没有办民办教育之前 , 她在国外工作期间就发现我国许多金融、经贸人才缺乏外语交际能力 , 而一些外语人才又缺乏经济和管理等专业知识 , 很难适应改革开放条件下国际交流和经贸往来的迫切需要 。于是 , 她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实用性 , 让学生成为既精通外语 , 又谙熟管理 , 懂一两门专业的高级外语外事人才 。此举 , 让学生就业率高 , 从而也带动更多的学生报考这所学校 。
2、秦和的交际能力很强 , 担任很多社会职务 。从秦和公开资料中 , 我们就看到了她担任16个社会公开职务 , 比如说全国政协第十一、十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民主促进会吉林省委副主委、吉林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等等 。通过这些重要的职位 , 秦和也认识了很多重量级领导 , 翻开吉林外国大学的官网 , 我们能够看到秦和与很多国家领导人的合影 。因为认识人多 , 特别是领导多 , 所以秦和能够有更多的反应心声的渠道 , 为学校升级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
3、学院能够升格为大学 , 必须要有硕士点 。在这方面 , 秦和也是经过高人指点的 , 很早以前就开始布局 , 比如说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 成为首批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翻译硕士)的培养试点民办高校 , 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
不过 , 与这些相比 , 秦和在2006年做的一件事 , 对学院升格为大学起到了强大的铺垫和助推作用 。
秦和
2006年 , 秦和通过司法公证 , 将学校所有资产全部捐献给社会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偿还债务后的所有财产 , 在她身后 , 全部留给社会 , 继续用于发展国家的教育事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