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打造品牌的4种方式 打造品牌的方法有哪些?( 二 )


现在网上的资源已经是十分齐全了 , 想要找一本书 , 几分钟就能搜到全部的内容 , 但是为什么实体书店依然存在?为什么图书馆依然是许多人闲时看书的首选?甚至于 , 很多人在遇到喜欢看的书时会特地去买一本实体的书 , 而非对着手机屏幕去阅读?
就理性来看 , 如果是为了获取想要的资讯 , 看电子书和看实体书其实是一样的 , 唯一的区别不过在于实体书带来的“体验感” 。
为什么要去星巴克喝咖啡?你坐的沙发 , 你听的音乐 , 低声交谈的氛围 , 这些东西又何尝不是一种产品呢?你又怎么能说自己只是为了喝一杯咖啡而去的星巴克呢?
获取的资讯、拿到手的咖啡、海底捞的火锅……也许这些产品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独一无二 , 但是单以产品包装、VI视觉、服务流程、交互体验来看 , 他们的确是你心中首选的那个品牌了 。
让用户发现你的亮点 , 对你留下正面的、美好的感知与体验 , 那么下次选择你的几率自然会大大上升 。
3
归属品牌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 , 我接触过很多客户 , 其中一半以上会和我谈及他们的品牌文化 。 但是当我深入了解以后 , 我才发现 , 彼之文化和我理解的文化相去甚远 。
做酒的 , 总要去谈一谈酒的历史和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 , 做茶的总要去谈一谈《茶经》、《茶史》 , 仿佛只要有了历史的文化底蕴 , 自己的品牌就会让国人、让爱酒、爱茶的人产生归属感一样 。
但是 , 真的是这样吗?
洋河蓝色经典讲的是商业情怀 , 泸州老窖讲的是浓香正宗 , 枝江酒讲的是人生知己 , 江小白讲的是情感态度……放眼去看 , 成功的酒品牌 , 从来不会去谈酒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 也不会去谈饮酒的方式和酒的工艺、手法 。
对于消费者而言 , 他们真的不想知道你的原料和生产工艺 , 他们也不想去了解你的专利证书和发展历程 。 真正的品牌文化 , 不是产品的文化 , 不是品类的文化 , 而是消费者群体的文化 。 换句话来说 , 就是独属于消费者的归属感!
为什么要选择江小白呢?真的是因为它的味道好吗?从味道来看 , 江小白喝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独一无二 。 更深层次去看 , 我们选择的其实是江小白这个品牌所带来的归属感 。
在这个社会中 ,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个性、渴望、压力、野心 。 勇敢的去表达自我已经成为了当代消费者最看重的点 。 每个人的自我认知和生活方式都是来源于我们周边文化、群体的影响 。 我们渴望着融入某个群体或者阶级 , 所以我们要去选择那些最能代表我们的品牌和生活方式 。
去洞察消费者的内心 , 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 去扮演他们想成为的那个角色 , 那么你自然就是他们的归属!
4
社交品牌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过:从本质上来讲 , 人是社会性动物 。
对于每个消费来说 , 平等的去交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 单方面的倾诉只能换来厌烦 , 适当的倾听 , 从顾客的行为层面去发力 , 通过微博、微信、活动等来与消费者将建立深层联系 , 才能为品牌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小米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科技?口碑?生态圈?
从小米的崛起历史来看 , 除了雷军本人的远见及手段之外 , 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小米超强的用户思维 。 专注产品打造 , 超高的性价比 , 极致的收益比 , 达成口碑、快速扩散 , 对于小米的竞争者来说 , 连抄袭都赶不上小米的发展速度!
看过小米发布会的就知道 , 整个发布会本身的气氛十分活跃(are you ok警告) , 雷军不止要介绍产品的亮点 , 更是完美聚焦于用户所关心的点 。 从MIUI系统的到手机的设计 , 再到后续小米生态的设计 , 每一个环节都在和消费者做互动 。 广泛的听取意见 , 和用户做朋友是真真正正做到了骨子里 。
你做的再好又有什么用呢?用户不买账、不喜欢你 , 你又怎么去完成推广和销售呢?让用户成为你的粉丝 , 让品牌饱满起来 。 要知道 , 不是你想要做所以有了产品 , 而是用户需要了所以才有了产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