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孩子的一把破水枪?值得这么大动干戈?

熊孩子太调皮,拿着超大水枪对着自己家人喷,喷喷玩玩就算了吧 。 也不知道怎么想起来了,对着人家晒的衣服旁边喷 。 妈妈看见了,说他几次都不改正;追他吧,累得妈妈气喘吁吁 。 追不上熊孩子,妈妈愤愤的回屋了 。
过了一会,听见有人骂熊孩子,出去一看,原来熊孩子把人家晒的衣服当靶子射 。 妈妈火了,冲上去从孩子手里夺过水枪,直接当着他的面摔了——没坏 。
妈妈用脚挑起,斜着搁在路崖上,用力踩 。 水枪再大,也没能禁得起妈妈的“泰山压顶”,这几脚下去,水枪脆生生的碎成几瓣,彻底被摧毁了!
熊孩子一看,哭着大闹:“这是爸爸几年前送的,我都玩了好几年了!”哼,妈妈才不会管呢,甩手走开 。
这熊孩子哭得可伤心了,只见他对着水枪大哭了一阵,默默的走开 。 过了一会还没回来,妈妈正担心着要不要去找他时,他从另一端走来,手上抓着几朵小花,默默的把地上的水枪碎片归拢,把小花放在了水枪旁边 。

不就是孩子的一把破水枪?值得这么大动干戈?

文章插图

想到了昨天熊孩子和妈妈探讨的“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妈妈突然有种深深的罪恶感,“造的孽是不是太深了?我是不是太粗暴了?孩子还是比较善良的,我是该安慰他,赔他把水枪呢?还是该为自己的粗暴道歉,和他说一声对不起?不,绝不!谁叫这熊孩子乱喷乱射的,大道理都懂却屡教不改,总要让他吃点亏涨涨记性呢!”
发个朋友圈,看看大家是怎么评价的 。 结果1小时内好友们纷纷站队孩子,指责妈妈脾气差,说孩子善良,要妈妈赔偿水枪,只有1位爸爸称赞妈妈做的对 。
噢,这位妈妈大概真的错了!那就和孩子道歉吧,让他知道妈妈实际是爱他的,但是做法错了,让他精神上、心灵上受到了伤害 。 现在要做的就是修补孩子的心,修复亲子关系 。
第一步:运用积极正向的语言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感受 。
妈妈叫来孩子,温柔的问他“你干什么要拿水枪射人家衣服?”孩子想到被损坏的水枪,委屈的流泪不说话 。 问了几次后,妈妈又着急了:“你说啊,你说你干什么要朝人家衣服上打?我没有告诉你不可以吗?你难道不知道人家会骂么?”
妈妈这么和孩子吼叫,以“命令”的口吻和孩子说出来,孩子越发的委屈和伤心 。 喊出口的那一刻,又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不对 。 本要和孩子沟通联结,修复亲子关系,却又用了错误的方式 。
妈妈这么说孩子的潜台词就是:“我不允许你哭,你必须告诉我你怎么了”,而面对孩子时,真正的沟通是要走进孩子生命,了解他的观点、想法,他的判断、决定,以及在沟通过程中流露出来的情绪和感受 。
于是,妈妈强忍着脾气,换了个口吻,“我看见你这么哭,我很难过,我想帮助你解决水枪的问题 。 但是你不说话,我是没有办法的 。 如果你想解决,就请你告诉我你怎么了,只有知道你怎么了,我才好帮助你 。 ”
不就是孩子的一把破水枪?值得这么大动干戈?

文章插图

可能是妈妈提到了水枪,可能是用了“我句式”的问话方式,孩子这次说出了他的答案,“我想练习我的射击瞄准的能力!”
妈妈接下去说:“我知道现在你很难受,你玩水枪瞄准时本来很开心,后来被人家骂,还被妈妈抢走、摔了、踩坏了,你非常生气,也非常难过,是吗?”说到这里,孩子突然抱着妈妈大哭起来 。
看来,说对了,妈妈默默的陪着他,让他和情绪共处,等他哭完,孩子就获得了一份在情绪上的安全感 。 当他在情绪上“安全”了,才会对自己有更多的接纳,对别人有更多的包容 。
第二步:用积极的语言和孩子有效的沟通、解决问题 。
这里的沟通不是为了说服孩子,而是尊重平等的和孩子相处,和孩子表达爱,并解决问题 。 最好能有点仪式感,比如蹲下来对视或抱着孩子,让对方在身体上也能感受 。
等孩子平静了,这位妈妈和孩子说:“这事发生在谁身上都会难过的 。 我看见了,我能理解,你现在感觉好点了吗?你觉得我们可以做什么让你感受更好一些?重新买个水枪给你?还是读本书?到外面走走?”
孩子愣了下,说“我不要水枪了,我怕我忍不住又去瞄准人家的衣服,我们还是去外面走走吧 。 ”妈妈拉着孩子的手,和他边散步边聊聊,“你突然变得好懂事哎,我本来以为你会再要一把水枪的 。 ”“嗯,我很想要,但是又有点不敢,我怕我自己还想瞄准射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