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说话比同龄孩子要晚,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吗?

原文:言语治疗师Siyan

先简短回答:
Q: 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吗?
A: 需要 。


Q: 为什么?
A: 因为有一定可能是由听力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等问题导致的 。


Q: 怎么排除这些问题?
A: 最好先由言语治疗师评估和初步判断 , 然后可能再转诊 。


Q: 若这些问题都已排除 , 但孩子语言就是很落后呢?
A:孩子可能有“特定型语言障碍” 。


Q: 说话晚的孩子能否自行赶上?
A: 约50%能 , 完全因人而异 。

Q: 对家长的建议?
A: 孩子说话晚需要尽早评估、尽早干预(很多通过家长进行) 。


Q: 有哪些“说话晚”的指标吗?
A: 有 。 请参照:有哪些线索意味着孩子很可能患有「语言障碍」 , 需要及早治疗干预?
下文主要介绍一下家长们比较陌生的概念:“特定型语言障碍”(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中的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SLI) 。 统计表明 , 美国的5-6岁儿童中约有7%存在SLI (Tomblin et al.1997) , 在英国进行的一份统计数据为5%左右(Law et al.2000) 。

为什么叫“特定型”?其实说的就是“孩子哪儿都正常 , 就语言方面有问题” 。 SLI的诊断标准为(世界卫生组织WHO,1993):

1. 在标准化语言测试中 , 孩子的语言能力低于同龄儿童水平2个标准差或更多;2.孩子的语言能力比非语言智商(nonverbal IQ)低1个标准差或更多;
3.孩子没有广泛性发育障碍 , 也没有影响口头语言使用能力的任何神经、感觉、肢体等方面的障碍 。

三个标准同时符合 , SLI的诊断方可成立 。 由此可见 , 要想得出“孩子仅仅是语言存在障碍”的结论 , 必须先排除掉所有其他因素才行 , 而这需要很多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实现 。

这就是为什么我接诊后先问“孩子有过什么诊断?” 。 如果已有诊断(比如智力障碍)或其他专业人员的评估 , 则我会仔细了解诊断/评估的具体信息 , 然后更加专注于观察孩子在语言各个子领域的长处和短处 。 若尚未诊断 , 则我会同时注重观察孩子在语言能力之外的表现(如听力、共同注意力、游戏能力、认知能力、人际互动、运动及感觉能力等等) , 并询问家长关于孩子各方面的发育情况 , 最后可能建议家长再带孩子去做某些方面的专业评估(比如转诊给听力师做听力测试;转诊给教育心理学家做认知评估) 。

当然 , 初诊的病史询问及亲子互动观察中若发现孩子存在“特定型语言障碍”的可能性比较大 , 则转诊的同时 , 我会建议家长接受“提高儿童语言能力”的家长培训 , 从而让孩子及时得到一定程度的干预 。

常见问题1:SLI的儿童有哪些表现(症状)?
SLI儿童的具体表现并非是一致的 , 甚至天底下很可能没有表现完全一致的两个SLI儿童 , 因为他们在语言发展的有关领域以及这些领域中存在障碍的轻重程度都不同 。 所谓的“有关领域”主要包括:
--接收性语言
--表达性语言
--寻词
--语音/音位
--语用
--注意力及听力
--听觉记忆

常见问题2:导致SLI的原因有哪些?
目前具体成因不明 , 但很可能是多因素导致的 , 包括遗传及环境因素 。

常见问题3:SLI和所谓的“语迟”有什么关系?
两个概念有相互重合的部分 , 下面详细解释:
--“语迟”(语言发育迟缓)包含了很大的范围 , 覆盖了:
(1)SLI
(2)引起语言障碍的其他情况(如自闭症、智力障碍)
(3)会自行恢复的语迟

所谓“会自行恢复的语迟” , 指的是儿童仅仅是在某个阶段的语言能力稍稍落后于同龄儿童(够不上SLI的诊断标准) , 并且后来自己过一段时间就赶上了 。 这种情况占“语迟”儿童的一半以上 。 原因与基因(先天语言习得能力)、后天语言环境(语言输入的质和量)等因素有关 。
--由于不少语迟的孩子(情况3)都能自己赶上 , 甚至很多人都在亲友中见过这样的例子 , 因此很容易让家长觉得“只要语迟 , 等等就好” , 这是比较危险的做法 。 如果孩子真的存在其他障碍(情况2)或SLI(情况1) , 自己康复的几率极小 , 并且越早发现越早干预的结果越好 。 错过了干预的黄金时间 , 会导致孩子在学习、社会交往、行为、心理等方面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 往往令人惋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