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招呼的礼貌:爸爸妈妈们,今天逼孩子打招呼了吗?

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 在与父母一起碰到父母熟悉但自己并不认识的朋友时 , 父母通常会说“XX , 赶紧叫叔叔(阿姨)好呀!” , 如果孩子此时未开口 , 可能就会被父母指责“没礼貌” 。 久而久之 , 孩子也逐渐习惯父母在这种公众场合下的批评 。 其实 , 孩子遇到陌生人表现出畏怯和害羞 , 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 如果不了解他们的内心真实世界 , 直接指责是对他们自尊的一种伤害 。 让孩子学会礼貌 , 关键在于对孩子的尊重 。


打招呼的礼貌:爸爸妈妈们,今天逼孩子打招呼了吗?

文章插图
打招呼的礼貌:爸爸妈妈们,今天逼孩子打招呼了吗?

文章插图

别逼孩子打招呼
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幼儿教育系博士,现任教于美国波士顿的教师训练中心和幼儿园
原文刊载于台湾《亲子天下》配图来自互联网
“小孩子不可以这么没有礼貌 , 赶快说阿姨好呀!”回到台湾三个星期 , 不管是到别人家做客 , 或在公共场所与人打招呼 , 常常遇到大人半引导、半强迫的要他们手中或怀中的幼儿跟我打招呼 。
比较不怕生的孩子 , 总还顺着大人 , 缅腼的轻声说:“阿姨好 。 ”个性较为内向、敏感的 , 就抿着嘴、一边往后缩 , 一边钩着眼睛看我 , 不说就是不说 。 站在一旁的大人也觉得尴尬 , 觉得自己没把孩子教好 , 忍不住开始以责备的口吻说着:“小孩子不可以这么没有礼貌……”之类的话 。
个儿小不表示自尊线也很低
每一回听见大人这样说孩子 , 总觉得好不忍心 。 我曾经是小孩 , 现在又天天与幼儿相处 , 深深了解被大人说“没礼貌”的感觉 , 是一种羞愧 , 也是一种挫败 。 羞愧的是自己不好 , 嘴巴不甜;挫败的是自己做不好 , 让成人失望 。 而这种种的感觉 , 都得同时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 , 被揪出来 。
我常想 , 没有任何一个大人受得了自己在大庭广众下被羞辱 , 那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幼儿)应该承受呢?为什么我们会毫不犹疑的、高高在上的 , 在众目睽睽下 , 责备那身高只及腿或腰的幼儿呢?


打招呼的礼貌:爸爸妈妈们,今天逼孩子打招呼了吗?

文章插图



或许这其中的重要关键就是 , 我们不觉得幼儿有自尊心 。 我们觉得他们那矮矮的身驱里 , 没有太多感觉 , 没有太多自尊 。 所以 , 我们的话不会让孩子受伤 , 就算受伤 , 也是一点点 。 此外 , 成人的话是一种教导 , “孩子就是要教!”
更或许 , 在我们小时候 , 我们的自尊心也被默视了 , 所以现在长大了的我们 , 也看不见幼儿的自尊心?我们看不见那站在巨人丛里的小小孩 , 对陌生人的畏怯 。 我们看不见小小孩的罪恶感 , 因为连他心爱的爸妈(甚至爷爷奶奶)也觉得他不够好 , 在所有大人的注视下数落他 。
是的 , 在众人面前数落孩子 , “教孩子”的责任是尽到了 , 绝对不会落人口舌 。 在所有的“目光”下直贴孩子标签(没礼貌、太吵、不听话……) , “警惕孩子”的目地达成了 , 好像离“好孩子”的目标也愈来愈近 。 但是羞辱有用吗?以羞辱为手段的幼儿教养 , 会有什么问题呢?
一、语言的暴力
在以羞辱为手段 , 所遇见的第一个吊诡 , 是语言的暴力 。 假如我们的社会体系认为让一个人羞愧 , 会很快的收到教养功效 , 那直接面对面的运用“没有礼貌、你将来完蛋了、你这样没人会喜欢你、你真麻烦、真倒霉生到你……”等的语言 , 也就理所当然!这类的语言 , 直接攻击个人的自尊 , 让人觉得渺小、一无是处 , 所达成的效果就是羞愧 。 孩子生活在这类的语言下 , 所成就的是大人的愿望 , 所牺牲的 , 是孩子自身的尊严 。
伤害孩子的尊严 , 最大的影响就是孩子觉得不应该正视自己的想法、情绪和感觉 。 伤害孩子的尊严 , 所带来的长远影响是 , 他们日后也不会正视他人的想法、情绪和感觉 。 这样的轮回 , 所带来的默视情绪 , 甚至情绪伤害 , 永无止境 。
二、忽略孩子的成长需求
小孩对陌生人的畏怯和害羞 , 是与生俱来保护自己的能力 。 你一定记得 , 你的婴儿在五个月大前 , 任谁抱都可以 。 但在六个月大前后 , 突然间 , 除了妈妈(主要照顾者)外 , 好像看谁都不顺眼 , 谁抱他 , 他就扭头大哭 。 我们通常都以「陌生人焦虑」 , 来形容这个现象 。
虽然这个焦虑 , 会在一岁半后 , 逐渐淡化 , 但随着年纪渐长 , 在面对陌生人的那一剎那 , 他们会有一些直觉的警觉 。 他们会静静的看着陌生人 , 好像是在以自己的感觉 , 去感受、去观察“这个人安不安全?”、“他对我好不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