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是孙膑的爷爷吗 孙武孙膑

孙武孙膑(孙武是孙膑的爷爷)
很多人会混淆一直困扰历史学家的观点 。孙膑的故事在我们的语文和历史课本里也学过 。田忌赛马,围魏救赵,妇孺皆知 。但是孙膑和中国军事家孙武,也就是他的孙子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呢?自古以来人们就没有想通,也是一个悬案 。
因为我们古籍中对孙武、孙膑的记载特别简单,古人还给名人加了一个后缀 。孔子、墨子、老子、孙武、孙膑也不例外,都算是“孙子”,尤其是我们从古至今在社会上看到最多的,只有孙子兵法,那么这两个名字是不是相当混乱?
孙女
《史记》中也有介绍孙吴是齐国人 。他把13本兵书献给了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仔细研究了孙武写的《孙子兵法》,知道孙武善于用兵,就聘他为将军 。孙武死后100多年,他离开了孙膑 。齐国的将军田忌把孙膑推荐给了齐威王 。齐威王向孙膑请教兵法,拜他为军师 。他的意思是历史上有两个人,孙武和孙膑 。
《孙子兵法》是孙武写的,但问题是,我刚才说了,孙武也是个军事家 。齐威王问他孙子兵法,他没有写一本孙膑的孙子兵法?后来到了宋朝,因为年代太久,当时的很多历史爱好者提出了很多猜想 。有人说,这段历史上可能根本没有孙子,因为专门研究《春秋》史的《左传》中没有关于他的记载 。也有猜测认为《史记》写得不对,《孙子兵法》的作者不是孙武,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无名氏 。孙武和孙膑可能是同一个人 。孙子兵法就是孙膑的兵法 。反正孙武,孙膑,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一塌糊涂 。
孙斌
从古代到民国到建国,一直不太清楚,直到1972年4月,考古学家在山东临沂古城南的一个山头上意外发现了一个小汉群,才彻底解开了这个遗迹 。因为墓葬中有大量的竹简,而且幸运的是,上面的文字大部分都能辨认出来 。经过清理,考古人员发现这些竹简内容丰富,多为古代艺术书籍 。他们惊奇地发现,其中有最珍贵的《孙子兵法》竹简,还有失传多年的《孙膑兵法》的出现,从而澄清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
汉墓出土的竹简
从这个角度来看,《孙子兵法》主要侧重于军事战争的理论和战略方面,而孙膑的《孙子兵法》主要侧重于战役战术和作战指挥的一些非常具体的战术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孙膑的《孙子兵法》应该是对《孙子兵法》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基于此,我们所说的“孙子”是孙武老人家,和孙膑不是同一个人 。其实孙膑应该是孙武的后代 。看来《史记》是对的,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也是《孙膑兵法》[/k0/]的诞生让我们清楚了 。下面要重点讲的是《史记》中围魏救赵的故事,可能不是我们所学的 。真相是什么?
【孙武是孙膑的爷爷吗 孙武孙膑】
汉墓内部
据《史记》《孙子兵法·吴起列传》记载,战国时期,是公元前353年,魏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向齐国求援 。然后齐国的田忌还有孙膑,带兵救赵 。乘魏国资本实力空的弱点,率兵攻魏国的首都大梁,曾使孙膑成为残疾人的庞涓统帅魏军,见此不行,首都要之 。齐国趁其疲惫,半路击溃魏军,进而解决了赵魏 。然后这种策略经常被军事家采用,被称为围魏救赵之法,也就是我们现在听到的故事 。事实上,出土的《孙膑兵法》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真相可能是根本没有这回事 。结合战国政策,其实孙膑在魏国与赵国作战的时候,根本就没想救赵国,反而会为了齐国的利益坐山观虎斗 。
历史的真相是,在公元前353年的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邯郸当时确实被魏军围困,不得已向齐国求援,当时的召集群臣商议 。此时丞相邹忌认为不救赵对齐国有利,而另一大臣段却说不救赵,魏国占领邯郸势将更强,对齐国不利 。但如果直接出兵攻邯郸,很可能魏军一看就不敢打,但如果不战,魏军和赵的实力不会被削弱,对齐国没有好处 。因此,建议兵分两路,一路打魏襄陵以削弱魏国实力的,不是我们所知的孙膑,而是段 。我们在赵这里什么都不用做,只等魏军在赵破邯郸城 。再送一路吧 。我们派谁去?孙膑和田避免攻击疲惫的魏军,可以一举两得 。齐威王最终采纳了这个建议 。
围魏救赵——围魏救赵
换句话说,众所周知的“围魏救赵”很可能是假的,因为齐国对赵的救援根本不存在,齐国根本不在乎赵的生死,而这个大梁在齐国围攻魏国都城的时候也是不存在的,因为魏人根本就不是因为大梁被围才回本的 。当时齐国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坐观虎斗 。在两国被打得很惨的时候,占了渔民的便宜,建议削弱两国的实力 。这也许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历史故事的真实面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