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贯穿整个古代社会,彻底渗透进各个阶层 什么是灰色收入?

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 说白了就是一种奉行“命令”与“服从”的刚性制度 。 这种制度的能量自统治者发出, 辐射到各级官员的身上 。
官僚是皇权的服从者, 所以在绝大多数时代都处于被动地位 。 但若抛开了统治阶层再来看官僚制度, 那么, 它便成了一种以人情为主的软性制度 。 由这种软性制度所引申出的一系列弊病中, 就包含了灰色收入 。

几乎贯穿整个古代社会,彻底渗透进各个阶层 什么是灰色收入?

文章插图
那么, “灰色收入”与“白色收入”又有什么区别呢?
举例来说, 赶上年节, 地方知府的家里来了个远房亲戚做客, 亲戚为了表示敬意, 送来了一些价值不菲的礼物 。
如果, 知府的亲戚没有任何政治背景, 他送礼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增进亲情, 那么, 这些值钱的礼物就是白色收入 。
倘若, 这个亲戚本身就有一定的官家背景, 例如他是某地知县, 或是受某人所托来找知府办事, 这些礼物都是回报, 那么, 这笔钱自然而然就成了灰色收入 。

几乎贯穿整个古代社会,彻底渗透进各个阶层 什么是灰色收入?

文章插图
之所以在古代灰色收入如此盛行, 正是因为这种软性制度所编制的蜘蛛网 。 道理是非常浅显的, 人与人之间熟稔了之后, 便会形成关系, 一层一层的关系构建了人脉资源 。 在讲究人情的古代社会, 有关系就更容易办成事 。
所谓灰色收入, 其实就是打通人脉的过程 。 想要与本来不熟稔的人增进关系, 就有必要准备一笔礼金和礼品, 靠物质来让陌生的关系变得熟络 。 久而久之, 人情社会中因利益而构建的关系网, 将更多的人网罗进来, 将点连接成线段, 将线段连接成面 。

几乎贯穿整个古代社会,彻底渗透进各个阶层 什么是灰色收入?

文章插图
灰色收入是什么?
【几乎贯穿整个古代社会,彻底渗透进各个阶层 什么是灰色收入?】就是在人情网中流通的鱼虾 。 人情网织得越大, 能捕捉到的鱼虾个头越大 。 人情网织得越紧密, 捕捉到的鱼虾数量也就越多 。 掰开了揉碎了来说, 古代人情社会所遵循的法则, 其实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
倘若人人都能杜绝潜规则, 像包拯一样清正廉洁, 不论得没得到好处都能给予公正对待, 那么, 谁还会愿意在人情网中投入没有意义的交际成本呢?有历史爱好者搜集了各方史料, 计算了某些古代高官的灰色收入, 然而他们算出来的数据却并不精确 。

几乎贯穿整个古代社会,彻底渗透进各个阶层 什么是灰色收入?

文章插图
为什么?
因为史料中所记载的灰色收入只能是九牛一毛, 灰色收入的隐蔽性使得这种收入很难被人查知 。 况且, 灰色收入往往是变量, 并不是固定的, 影响变量的因素有太多太多 。 不同的人, 不同的时期, 不同的职务, 不同的目的, 都会直接影响到灰色收入的数量 。
《道咸宦海见闻录》中记载了张集馨的为官生涯, 也为我们描画了一幅生动的官场生态 。 张集馨所见的同僚们, 每天都活跃于迎来送往, 在下班后来到同事家中参加集会 。 大型的宴会每个月都会有几场, 小型的应酬则接连不断 。
每次酒宴, 聘请戏班的开销、赏赐小厮的银两、酒水的支出加在一起, 大约在二百金左右 。 晚清官员就是在觥筹交错和欢声笑语中, 完成了对朝廷赋予的公权力向私利的转化, 随后又将这种风气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 。
交际场上的酒是热的, 人是热的, 连过手的金银都是热的, 这些热的东西无疑比冰冷又不近人情的白纸黑字看起来更舒服 。 当然, 在绝大多数时期, 官员还是要靠冰冷的制度条文来办事的, 毕竟, 体制内的一系列问题, 大多要借此来解决 。

几乎贯穿整个古代社会,彻底渗透进各个阶层 什么是灰色收入?

文章插图
不过, 当这些条文行不通时, 官员便要开始拿出人情社会的那一套 。 搬出这套隐性规则时, 官员便在权力上覆盖了一层相对温柔的面纱, 给予一些人曲径通幽的特权 。 对于古代官僚集团的分子而言, 关键在于如何在人情社会中游刃有余, 而不是如何学习朝廷的指导指示 。
因此, 绝大多数的古代官员都采取了所谓“人情”的立体化手段, 用“温暖”的方式将自己维持在人情网络里 。 除非是一些特殊时期(如朱元璋的洪武年间), 否则, 官员想在政治场上有一席之地, 必不能免去这些俗套的手段 。 像海瑞、包拯、魏征一类的人虽然存在, 但他们的存在却是凤毛麟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