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花布历史 东北大花布( 二 )


“别忘了时时刻刻关心人民 , 多设计些漂亮的花布 , 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艺术杂志 , 1956年
具体来说 , 当时的制作流程是艺术家先设计图纸 , 然后由消费者代表、文化界、艺术界、有关方面负责人、销售代表组成“选花会”进行挑选 , 最后交给工厂制作 。选拔标准非常严格 。1955年 , 天津的一次花卉评选会 , 有347个设计 , 落选率高达84.5% 。
除了庞大的设计团队和标准化的挑选流程 , 不同地区对图案的喜好也不一样 。青岛的评委将在什么颜色的基础上规定必须用什么颜色的图案 。华北评委只选酱红色底的图案 , 有的地方基本只选“姐妹花” 。
●1954年上海立新纺织印染整理公司的布样
这样做出来的布不一定受百姓喜爱 。只有河北省赵县、石家庄、杨柳青、邯郸等地出现了从未开封的滞销布 。当时很多工人的态度是 , 城市卖不出去 , 就卖给农村;如果在农村卖不出去 , 他们就会抬高热卖款的价格 。现在 , 我们没有太多机会看到那些在农村卖不出去的大花布是什么样子 。我们所知道的是 , 其中一些模式是苏联专家看不到的:“我不相信伟大的中国人的审美会这么低” 。
吉祥展朱耷花布-+-
虽然大花布是从苏联进口的 , 但大多数苏联花布的风格与后来席卷全国的红底凤凰牡丹展有些不同 。
在特殊时期 , 中国工人在苏联大布的基础上 , 采用了更具中国特色的动植物图案 , 加上大量麦穗、小红书、拖拉机、大烟囱、延安宝塔山、卫星发射器等极具时代感的元素 , 呈现出传统与现代、阴柔与阳刚、革命浪漫主义与革命现实主义并存的独特风格 。
●文革时期的花布 , 印着花和五谷丰登 。
革命潮流退去后 , 花布上“革命浪漫主义”的元素减少 , 传统风格印花占据主流 。众所周知 , 中国人喜欢好运和幸福 。牡丹富贵不言而喻 , 蝙蝠有福不言 , 石榴丰产不言而喻 , 桃子长寿不言而喻 , 鸳鸯是夫妻和睦不言而喻...几乎任何常见的模式都有特殊的含义 。
●明代绣有粉红色纱线的花鸟纹斗篷 , 现藏于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 。所有的衣服都绣有凤凰、丝带、喜鹊、蝴蝶、菊花等 。
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图案最终被一个接一个地用在了原本象征东方集团牢固友谊的花布上 , 并逐渐以其乡土情怀取代了政治记忆 。
●牡丹凤凰纹
显然 , 印花布的生产是一项全国性的活动 。为什么今天只有东北被人和大印花布束缚?
从二人转 , 到赵本山的小品 , 再到《乡村爱情故事》 , 大花布作为展现乡土气息的符号反复出现 , 从被套分流到服装上 。这样既营造了东北式的幽默感 , 又将“东北”和乡土气息与红棉袄绿棉裤的审美牢牢捆绑在一起 。这显然是文化媒体的成功 。至于现实中的东北 , 是这样的吗?很多只在电视上看过铁岭这个大城市的观众其实并不在乎 。
【东北大花布历史 东北大花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