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之一:三国志 史书三国志( 六 )


所谓备异与惩妄 , 是针对同说一事 , 而各书记载却“辞有乖杂 , 或出事本异 , 疑不能判”之情况而言的 。“并皆抄内、以备异闻”为备异 , 依本志或引证它书做“随违矫正”工作 , 为惩妄 。二者往往难以截然分开 。如刘备三顾茅庐一事 , 《诸葛亮传》所记情节已人所共知 , 但魏人鱼豢《魏略》和西晋司马彪《九州春秋》所记则不同 , 认为是诸葛亮先拜访刘备 。裴氏将两书记载均抄录于注中 , 可为备异;又对其说加以辨析 , 引《出师表》所说“先帝不以臣卑鄙 , 猬自枉屈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咨臣以当世之事”一段 , 说明“非亮先诣备”这一结论 , 可谓惩妄 。这种备异 , 惩妄 , 往往以寿书作为对比对象 , 再扩及到对其他史书的品评和总结 。如在《魏书·文昭甄皇后传注》中 , 录有王沉《魏书》褒美甄后的记载 , 与寿书截然不同 。裴氏依据《春秋》之义 , 认定《魏书》“崇饰虚文” , 并说“推此而言 , 其称卞、甄诸后言行之善 , 皆难以实论” , 从而断定“陈氏删落 , 良有以也” 。
对陈寿失误而他书正确处 , 亦作明确判断 。如《吴书·楼玄传注》引虞博《江表传》所载楼玄自杀事 , 裴氏径直判断为“《江表传》所言 , 于理为长” 。《吴书·诸葛恪传注》引胡冲《吴历》所载 , 裴氏判断为“《吴历》为长” 。这种评断 , 在论辨一条中有更多体现 。论辨包括评史事与评史书两个方面 , 评史事者随处可见 , 是史家主体认识的直接表达 , 因与本论题关系不大 , 故略而不论 , 评论史书 , 则有总结同期史著优劣的史学批评的意义 , 是本文讨论的内容之一 。裴氏对《三国志》一书的评论 , 既有在上表中的全面评价 , 又有散见于各注中的肯定或批评 , 是较为全面的;对同期其他史书 , 则多取零金碎玉式的评点 , 概括来看 , 这些评论大致可分为体例安排、叙事描写两个方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