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李亨的最后一天 唐肃宗李亨( 二 )



所以让众人始料不及,李隆基竟然立了此时改名为李玙的第三子李嗣升,后改名李绍,再改名李亨 。亨出自《易经》“元亨利贞”,意为顺利通达 。
但是李亨的太子当的一点都不通达,相反坎坷无比 。危险便来自宰相李林甫 。大家看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右相李林甫变着法给太子下套,想把太子干翻,许多人不明白他俩有啥深仇大恨,其实根子还在李隆基身上 。唐朝太子们有个坏毛病,就是爱搞兵变 。李渊有李世民,李世民有李承乾,李治有李贤(虽然是冤枉的),李显有李重俊,李旦有李隆基(虽然是反韦后),李隆基有李瑛(虽然也是冤枉的) 。李隆基有这么多前车之鉴,因此对太子李亨猜忌防备也在情理之中 。
李唐皇室都有很严重的心脑血管遗传疾病,李世民,李治,李显,李旦都有,五十岁以后便会加重,前述这几位没有一个活过六十的,都在50岁到55岁之间 。李隆基五十岁以后也有这个毛病,头晕眼花,不能正常工作,不得不把国家大事交给别人打理 。李渊交给儿子,结果被儿子夺了皇位,李治交给老婆,结果被老婆篡了江山 。李隆基鉴于往事,觉得老婆儿子都不靠谱,所以只能重用权臣,内有宰相平衡阴阳,外有边将节度四方 。
唐朝实行群相制度,宰相不是一个,而是好几个,互相制约 。但是李林甫城府深手腕高,把别人都干趴下了,自己独掌朝纲,却对李隆基忠心耿耿,所以李隆基也就默许了他的飞扬跋扈 。节度使也不是安禄山一个,也有好几个,互相制衡 。这些节度使对李隆基也是忠心耿耿,安禄山就对李隆基说,别看我胖,肚子里只有一颗忠心,满腹忠肠 。有人跟李隆基说,如果宰相或边将造反了怎么办?李隆基自信的说,不可能,大唐开国一百多年了,没遇过这种事 。
因此不论李林甫还是杨国忠,还是安禄山,都对李亨保持了敌意 。唯有如此,大家才能活得更久 。李林甫和杨国忠越是构陷李亨,跟李亨势同水火,李隆基越高兴 。但他也有底线,就是不废李亨 。简言之,李亨经常处于“时刻被敲打,就是死不了”的不稳定状态中 。这种日子整整过了十七年,期间李亨经历两次谋反大案的考验,休了两任太子妃,身心受到极大创伤 。
【唐肃宗李亨的最后一天 唐肃宗李亨】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起兵造反,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十五年(756年)五月,叛军攻破潼关 。六月十三日,李隆基带领少数妃嫔、随臣和禁军秘密逃出长安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十四日下午走到马嵬驿,禁军发生了兵变 。
对于马嵬驿之变幕后主使是谁,学界一直没有定论,但有一点毫无疑问,便是在这个事件中最大的受益者非太子李亨莫属 。李亨通过这次兵变一举摆脱李隆基辖制,自立为帝,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其实跟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结果一样 。许多人以果推因,认为李亨在背后策划了该事件 。其实以当时李亨对禁军的影响力和他本人一贯的办事魄力,并不足以贪此天功 。只能说因缘际会,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
因为马嵬驿之变出力最多的禁军统领陈玄礼和大内统领高力士,两人都是李隆基死忠粉,一直陪伴到李隆基的最后岁月,即使李隆基成为太上皇被软禁,两人都不离不弃,李亨的死忠李辅国也说这两家伙冥顽不灵 。如果两人勾结李亨作乱,就不可能有如此反常的选择 。当然也有另一个可能,便是李亨的合作对象并非陈玄礼,而是禁军中一部分中下层军官,因为兵变之后有两千多禁军跟随李亨,脱离了陈玄礼掌控 。
李亨在李辅国李泌(就是《长安十二时辰》那个李必)和郭子仪李光弼等人辅佐下,跟叛军展开激烈战斗,终于收复长安 。此时他对李隆基的感情可谓五味杂陈 。正如当年李隆基生怕他发动兵变抢夺皇位一样,他也生怕李隆基发动兵变复辟皇位 。所以他把李隆基从兴庆宫迁居到太极宫,屏蔽了李隆基和外界一切联络 。李隆基终日郁郁寡欢,感受到了当年李亨当太子时的彷徨和恐慌 。

李亨已经52岁了,身体每下愈况,他跟前任历代皇帝一样,已经不能处理政务,把国事全部交给张皇后和李辅国处理,也就是外戚和宦官 。由于安禄山叛乱,他不相信任何外臣,尤其是武将,包括中兴梁柱郭子仪 。张皇后狡黠刻薄,巧言令色;李辅国跋扈嚣张,擅权作福,两人狼狈为奸,但到后来分歧日大,渐行渐远,终于张皇后准备另立太子,图谋发动兵变,却被李辅国事先得知消息,先下手为强,就在李亨御塌前将其擒获 。李亨眼睁睁看着张皇后被带走,宫人太监被遣散,无办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