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齐桓公是如何称霸中原的 齐国皇帝( 二 )


齐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齐国与宋、陈、蔡等国举行盟会,史称北杏会盟 。与会的宗旨是商讨平定宋国国内君位争夺之乱 。以前处理诸侯间事务最具有权威性的便是周天子了,但是此次盟会的组织者却是齐桓公,由此就可看出周天子的威权已经大大下降,诸侯霸主引领各诸侯的时代已经到来 。故北杏会盟也代表着与会诸侯国对桓公霸主地位的承认 。

除了对外扩张,用武力让他国承认齐国的地位外,齐桓公还十分注重为齐国营造良好的形象,让其他诸侯国心甘情愿地臣服 。在齐国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不得不提的老对手便是鲁国 。两国地界相邻,又同为周初分封的老国,难免会有摩擦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攻伐鲁国,鲁国被打败,面对于自身不利的状况,鲁国国君以割地换取和平 。
齐鲁双方约定在柯地会盟,本来齐桓公满心喜悦,这是又一次证明齐国实力的大好时机,但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扰乱了桓公的计划 。鲁国有个叫曹沫的勇士,在会盟之际手持匕首劫持了桓公,要挟桓公交还鲁国献出的土地 。地盘的扩张与性命相比自然是性命重要了,于是桓公当机立断,答应了曹沫的请求 。

到嘴的鸭子给飞了,回去后的齐桓公越想越气,打算不履行归还鲁国土地的承诺,并且把曹沫给杀掉 。但是清醒的管仲立刻制止了,身为一国之君言而无信,其他诸侯国还怎么无条件地追随齐国呢?管仲劝阻齐桓公不可逞一时之快,“而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 。桓公接受了这一建议,将鲁之失地归还于鲁国,众多诸侯得知后纷纷归附于齐 。
尊王攘夷,大国担当春秋时期,除了各诸侯国之间的征伐,周边的戎部、狄部等游牧部落亦为众诸侯不可忽视的力量 。西周便是由于戎部的入侵而毁于一旦,并不得不迁都雒邑,可见犬戎势力之大 。齐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63年)山戎侵伐燕国,燕国无力抵御,于是请求齐国救援,齐桓公派兵援助燕国,一直将山戎部落打至孤竹,解除了燕国的危机 。

燕国国君为了表示感谢,亲自护送桓公至齐国境域,齐桓公奉行“尊王攘夷”的外交之策,一方面尊奉周天子,稳定宗法秩序,另一方面积极讨伐戎狄势力,挽救小国危机,积累威望 。当燕国国君将他送入齐境后,他说道:“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理于燕”,于是把燕君所至的齐国领土送给了燕国 。
可能有人会说齐桓公傻,白白将国土送与他国,其实这正是桓公的聪明之处,他并没有将眼光放至眼前,而是从长远和大局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一举动让包括燕国在内的许多诸侯国认为齐桓公是仁义之君,在秩序崩溃的情况下,仍在坚持维护宗法规则,很容易让其心生敬佩和信任 。事实证明,此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服从齐国的诸侯数更多了 。

除了燕国外,像邢、卫等国也深受戎狄部落的侵扰,卫国甚至惨遭灭国 。齐桓公充分展现了大国担当,率领他国共同抵御戎狄的侵扰,存邢救卫,深得诸侯国的尊敬 。在抵御外敌的过程中,既增强了自身的力量,平息了侵扰因素,又很好地树立了齐国的威望,齐桓公最终成为了中原霸主 。
结语:齐桓公经历了惊心动魄的继位之争,最终登上齐国国君位 。即位后的他任用管仲、鲍叔牙等贤才共同治理齐国,使齐国国富兵强,为争霸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经过精心的规划和实施后,齐国在诸侯国之间树立了威望,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周天子也派代表前来与会,并赐胙于桓公,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