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节是什么节 龙头节的传说

许多朋友都不是很清楚龙头节是什么节 , 龙头节这天要做什么?为什么叫龙头节?有什么习俗?
龙头节(农历二月初二)又被称为:龙抬头、青龙节、春龙节、春耕节、农事节 。
基本介绍
龙头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 也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 。 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 , 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 。 人民庆祝“龙头节” , 以示敬龙祈雨 , 让老天保佑丰收 。
起源
关于龙头节的起源 , 其一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 。 伏羲氏“重农桑 , 务耕田” , 每年二月二这天 , “皇娘送饭 , 御驾亲耕” , 自理一亩三分地 。 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 。 到周武王 , 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 , 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 。 于二月初二 , 举行重大仪式 , 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 , 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 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 , 惹得玉帝大怒 , 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 。 龙王不忍生灵涂炭 , 偷偷降了一场大雨 。 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 , 压于大山之下 , 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 , 天天向天祈祷 , 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 , 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 , 于是便有了“二月二 , 龙抬头”之说 。 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 , 农民非常重视春雨 , 庆祝“龙头节” , 以示敬龙祈雨 , 让老天保佑丰收 , 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 , 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
其二与古代天象有关 。 旧时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 , 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 , 俗称“二十八宿” , 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 。 “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 , 产生“四象”:东方苍龙 , 西方白虎 , 南方朱雀 , 北方玄武 。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龙形星象 , 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 , 其中角宿代表龙角 , 亢宿代表龙的咽喉 , 氐宿代表龙爪 , 心宿代表龙的心脏 , 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 。 《说文》中有龙“能幽能明 , 能细能巨 , 能短能长 , 春分而登天 , 秋分而潜渊”的记载 , 实际上说的是东方苍龙星象的变化 。
古时 , 人们观察到苍龙星宿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 , 秋天自西方落下 , 其出没周期和方位正与一年之中的农时周期相一致 。 春天农耕开始 , 苍龙星宿在东方夜空开始上升 , 露出明亮的龙首 , 夏天作物生长 , 苍龙星宿悬挂于南方夜空;秋天庄稼丰收 , 苍龙星宿也开始在西方坠落;冬天万物伏藏 , 苍龙星宿也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 。 而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 , 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 , 角宿 , 代表龙角 , 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 , 大约一个钟头后 , 亢宿 , 即龙的咽喉 , 升至地平线以上 , 接近子夜时分 , 氐宿 , 即龙爪也出现了 。 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 。 之后 , 每天的“龙抬头”日期 , 均约提前一点 , 经过一个多月时间 , 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 。 后来 , 这天也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 , 衍化成“龙抬头节”、“春龙节”了 。
其三 , 龙抬头的形成 , 也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关 。 二月初二龙抬头节 , 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南方水多 , 土地少 , 这天多流行祭祀土地社神) 。
龙头节相传在宋朝时为“花朝节” , 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 。 到元朝时称为“踏青节” , 百姓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 。 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时 , 沿途采摘些蓬叶(一种地上生长的花叶)拿回自家在门前拜祭 。 这个习俗是比喻“迎富”之意 。
明清时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 , 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 。 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 , 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 , 这便是“入蛰”了 。 等到了二月二前后 , 天气渐暖 , 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 , 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 。 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 , 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 , 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 。 二月初二前后 , 春回大地 , 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 , 期望着丰收 。 这就是“二月二 , 龙抬头”的说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