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北京传统习俗“咬春”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 , 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 龙抬头是每年 , 农历二月初二 , 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 , 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 。 庆祝“龙头节” , 以示敬龙祈雨 , 让老天佑保丰收 。
【二月二龙抬头北京传统习俗“咬春”】二月二 , 传说是尧王的诞辰 。 还有人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 , 称“土地诞” , 为给土地公公“暖寿” , 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 , 到土地庙烧香祭祀 , 敲锣鼓 , 放鞭炮 。 在广西中北部壮族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 , 八月二龙收尾”的说法 。
北京地区
北京民俗食品 , 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 , 又称薄饼 。 每年立春日 , 北京人都要吃二月二龙抬头春饼 , 名曰“咬春” 。
农历二月初二 , 是中国古谚所说龙抬头的日子(“二月二 , 龙抬头”) , 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饼 , 名曰“吃龙鳞” 。
春饼比吃烤鸭的薄饼要大 , 并且有韧性(北京人称为要有“骨立劲儿”) , 因为要卷很多菜吃 。 昔日 , 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 。 盒子铺就是酱肉铺 , 店家派人送菜到家 。 北京人的春饼讲究有几样小菜:凉拌豆芽、摊鸡蛋 , 天福号的酱肘子 。
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 , 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 , 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 , 摊鸡蛋等 , 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 , 再配以摊鸡蛋 , 更是鲜香爽口) , 一起卷进春饼里吃 。 佐料有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黄酱(烤鸭配甜面酱) 。
吃春饼时 , 全家围坐一起 , 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 , 随吃随拿 , 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 。 若在二月二这一天吃春饼 , 北京人还讲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 。
在北京 , 还有一种豆面糕 , 北京清真风味小吃 。 用蒸熟的黄米(或糯米)揉成团 , 撒炒熟的黄豆面 , 再加入赤豆馅心 , 卷成长条 , 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 , 由于清代经营食摊现制现售“驴打滚”时 , 随制随撒豆面 , 犹如郊野毛驴就地打滚粘满黄土似的 , 故得此诙谐之名 。
老北京的习俗 , 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买“驴打滚”品尝 , 因而经营这种食品摊贩和推车小贩很多 , 以天桥市场白姓食摊和“年糕虎”(虎占福)做的最有名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