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 (单选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

宋代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原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 (单选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扩展资料:

全词从意义上看,可分为上下两篇,前三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 。后三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 。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 。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 。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 。“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 。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 。
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 。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 。
但是辛弃疾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故意卖弄技巧、追求新奇,这种表达手法正密切结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 。由于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绝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