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正造句 立正造句

文/刘庆德

立正造句  立正造句

文章插图
在我小时候,天刚蒙蒙亮,睡意正浓 。时常被响起的号声惊醒,娘说,“是您陈爷爷在催工了” 。催工是在人民公社时期,农忙季节,早上催促人民早早起床,去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通知 。记得,南峪同学说,他们村鸣钟 。张庄村同学说,他们村鸣锣 。西峪村同学则说,他们村鸣鞭放炮仗 。我说我村吹冲锋号,引来同学们的刮目相看,我为爷爷感到自豪 。
陈爷爷,辈分大,比起我父亲年长不几岁 。农忙时节,早早起床,带着他那把铜号,爬村庄前的山,站在高高的松树林,“嘀嘀嗒嗒”吹响铜号,声音嘹亮、悦耳,传的悠远 。在山村的黎明,唤醒人们的睡梦 。接着爷爷宏亮的声音响起:“各个队的队长,各个队的队长,抓紧起来按排生产,抓紧起来按排生产 。”
爷是村民兵连长 。那个时候,村里不通电,更没有现代化扩音器,和高音喇叭 。爷爷天生高嗓门,声音宏亮,说起话来,隔着几条巷子,声音听得真真切切 。可能这个原因,爷爷负责着早晨催工,时不时传达传达村的通知 。总之,爷爷就是村庄的广播站播音员 。
爷爷的铜号,时常别在外腰 。引得小伙伴都想摸弄摸弄,他都是,“哎……动不得,这是革命的传家宝”,他说的“哎″拖着长腔,在戏弄小孩,从不严励 。小伙伴们鼓动他“吹一曲,吹一曲” 。有时得闲,他就掏出铜号,吹奏一曲,电影《红色娘子军》主题曲,“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怨仇深″ 。就几句调,往下不会了 。爷爷没上过几天学,大字不识几个 。这几句调也是在武装部,培训号手时候学得 。爷爷他性格豪孩,爱耍闹小孩,小伙伴都不怕他 。爷爷说,小时候学过吹唢呐,会吹民间小调,也就会“嘀嗒″几句,可现在不让吹那些东西,咱就吹革命歌曲 。
爷爷在松树林,吹号姿势挺威武 。有次我上学起的早,碰见爷爷,叫着我的小名,说我,“你上学起来早了,走,我领你上山” 。于是我像个跟屁虫,爬上了山顶 。星光下,我望见处处黑黝黝的群山,有点怕,紧紧依附爷爷身旁 。望见爷爷吹号的姿势,像电影,战斗片中的,八路军吹号手,挺胸,昂头,一曲“嘀嗒、嘀嗒、嘀嘀嗒嗒”,号声吹散了山村的黎明,迎来的是清晨的朝霞 。
年龄大了,才明白爷爷那副吹号姿势,是气运丹田,敝着一鼓劲,吹响的铜号 。难怪村里没有其他人吹响铜号 。爷爷的铜号,是我和同学们的神圣至物 。那时,看电影,战斗片中的中国人民 ***,吹响冲锋号,战士们跳出战壕,手握钢枪,冲向敌人,英勇杀敌,激动的我和小伙伴们,心潮澎湃,幼小心灵最崇拜的就是,中国人民 ***。爷爷说,这把铜号,是公社武装部配备村民兵连,是革命的传家宝 。平常和枪枝弹药一起,放在枪橱里 。铜号,是爷爷手心的宝贝 。
立正造句  立正造句

文章插图
爷爷在村里,可不只是催催工,喊喊话,下个通知 。爷爷可不简单,村里公事、私事找爷爷,没有解放不掉的问题,大到村庄的大政方针,村务决策,小到村民家庭的锁碎家务,只要有爷爷出面,保准处理的妥妥帖帖,准让群众满意 。为人耿直是爷爷的个性 。爷爷心中始终装着“一杆称”,这称铊就是老百姓 。每处理事,群众感觉爷爷没有私心杂念,只有一个“公”字 。当然,也有个别人说三道四,要不,村里能流传着一句俗话吗?“一人难称百人心" 。
记忆中,爷爷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总是风风火火,雷励风行 。有次中午放学回家吃饭,在大街碰到挑着麦子回村的爷爷,满头大汗,浑身衣服湿透,脖子上还挂着白色的湿毛巾 。下午课堂老师布置造句,“风驰电掣”,幕然脑筋急转弯,“民兵连长爷爷挑着麦挑子,风驰电掣般赶往场院" 。老师夸我句造的好,着实自豪了好多天 。不知谁,把造句传到爷爷耳朵,爷爷见我,用手抚摸着我的头,“哈哈”一笑 。这笑声,是爷爷对我学习的鼓励和鞭策,笑声里还蕴含着爷爷,对后代能坐在宽敞的教室读书,发自内心的笑 。
在我小学 读书的时候,农忙季节,劳动课老师带领我们参加集体劳动 。在广阔的田野,或近或远飘荡着爷爷的高嗓音 。“去西大梁割麦子”,“去涝坡岭刨花生”,“去坪柳泉刨地瓜″……生产队的农活,爷爷如数家珍,铺排的头头是道 。娘说,爷爷是生产队数一数二的庄户把式,“五虎将″之一 。“五虎将″是生产队选拔的生产能手 。其中也有我父亲,那可是凭劳动干出来的英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