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天道人道,大相径庭
【经文】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①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人之道②,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xiàn)贤 。
【考注】①馀:同余 。②人之道:指社会规则和律例 。
【不相径庭的意思不相径庭】【考译】天道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位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要把它拉满一些 。
天道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 。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剥夺不足的用来奉养有余的人 。那么,谁能把富余的奉献给天下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
不仅如此,有道的人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功高,有所成就而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现自己的高尚 。
【导读】本章表达了老子的社会平等与财富均衡思想,这也是他的社会理想 。老子把“天道”与“人道”对比,主张“人道”应该效法“天道”,改变“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不平等的现象 。因而,本章承接了老子在第74、75章里反对杀罚滥施、反对重税盘剥的思想和主张,表达了老子对苛政的痛恨和对百姓困苦的同情 。本章体现了老子的“民本”思想,这也是《道德经》人民性的一面 。
【辨读】“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
这是老子通过巧打比方,阐述“天道”自然平衡的道理 。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
这是老子把“天道”与“人道”对比,褒贬倾向十分明确,就是反对“损不足以奉有馀”,主张“损有馀而补不足”,即主张公平,反对剥削和压榨 。
什么是“人之道”?“人之道”就是统治者规定的社会秩序和法则 。在老子看来,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是自然界最初的自然法则,老子称之为“天之道”,但统治者早已忘却“天之道”,代之以自己建立的社会规则即“人之道” 。“天之道”有利于穷人,给他们带来宁静与和平,而“人之道”则相反,它是富人手中的工具,使穷人日益陷入生无可恋的绝境,正如老子75章所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
文章插图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
“人之道”正盛,“天之道”谁来执行?老子给人们以希望:有道圣人会效法“天道”悬壶济世、寻求社会公平的,此为圣人“常善救人”(27章) 。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
不仅如此,圣人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功高,有所成就而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现自己的高尚 。
在第2、第51两章末尾也有几乎一样的两句话,都是盛赞圣人“上德”的 。只是我们会怀疑,把希望寄托在圣人身上靠不靠得住 。总结以上三层意思我们可知,“人之道”与“天之道”相背离,“圣人之道”与“天之道”统一,即“天圣合一”,因此,我们可以说“圣人之道”就是“天之道” 。
【今鉴】 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这不就是“马太效应”吗?
马太效应的名字就来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国王回来时,之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 。"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 。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 。"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 。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之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就是"马太效应" ,反映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越是掌握权力的人,越能够掌握资源,得到更多的财富;越是穷人,资源越少,从而更加贫穷 。比如银行总愿意把钱贷给有钱人,就是典型的“奉有余” 。
文章插图
经济生活中的"马太效应"必然导致贫富两极分化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属于比较平均,0.3-0.4之间为差距合理,0.4-0.5之间为差距过大,0.5以上为差距悬殊 。多年来,我国基尼系数在0.4的国际警戒线徘徊,更高时竟高达0.49以上 。
推荐阅读
- 耕的偏旁部首怎么读 更的偏旁部首
- 薏仁米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薏仁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 三岁一个代沟什么意思 代沟什么意思
- 坎坷崎岖的近义词 崎岖的近义词
- 如何处理新买内裤 怎么处理新买的内裤
- 竹篾的拼音是什么 竹篾的拼音
- 炒菜吃什么油健康一点 炒菜吃什么油比较健康
- 走月亮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 饮鸩止渴的读音 饮鸩止渴
- 蓬的组词 朋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