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浮士德在线阅读 歌德浮士德


歌德浮士德在线阅读  歌德浮士德

文章插图

尽管歌德对人的观点前后有所不同,但整体来讲他倾向于古典人学的观点,即认为人应该是基于共同人性的高贵的、文雅的和自然的“文化人” 。在他的心里,人具有自然情感,人有抒发自然情感和 *** 的权利,但是不应该随意地激烈地去抒发,而应该在社会等级规范和理性制约下进行 。换言之,歌德的人性观就是“发乎情,止于礼仪”,因而在文艺和美学风格上他提倡温柔敦厚、哀而不伤的古典风格,排斥激烈反抗而具有叛逆性的浪漫风格 。
歌德出身于富裕市民家庭,进入魏玛以后深受公爵器重,担任多种高级职务,并在1827年晋封为贵族 。魏玛的宫廷政治以及与贵族交往影响了歌德的政治思想,他曾经为法国大革命打倒暴君而欢呼,也非常崇拜拿破仑的文治武功,但是依然认为革命是暴力的,真正的政治应该是柏拉图式的贵族政体 。
人性观和政治观影响了歌德的文艺观 。人们普遍认为歌德是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转变的作家,其一生融合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歌德的确有这样一个转变,但其本质上还是古典主义的,浪漫主义主要是在青年时期和“狂飙突进”精神影响下进行创作,而且比较短暂 。歌德与席勒关于一般与特殊、古典与浪漫的争论,实质上体现了歌德古典主义人性观下的古典主义美学思想及其文学风格 。但歌德误读了席勒,这一论争并不关乎席勒创作水平的高下 。
包孕生命的大自然是歌德泛神论哲学的核心 。在青年时期,歌德就已接受卢梭的自然论和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哲学 。歌德在思想上,既反对基督教的蒙昧主义,又反对启蒙运动的盲目理性 。他的思想更多的不是来自知识和书本,而是来自他的生活经验和人生体验 。

歌德浮士德在线阅读  歌德浮士德

文章插图
蒂施拜因《歌德在罗马平原上》(1786)
歌德说道,四季更替、昼夜不息、动物繁殖、植物荣枯虽然也是必然存在的,但其中一定有某种跟人类一样的东西存在,这种人、神和一切动植物所共有的东西就是孕育生命的大自然,就是生命之爱 。他指出,自然遵循着必然的规律运行,这种规律具有一种神圣性,或者叫魔性,这种魔性(灵性)甚至连神都无法改变 。人存在意识和理性,存在一种超越于其他生物的优越性 。动物同样也有一种理性,其行动也存在着生命的悟性 。哪怕是植物,四季变化之中叶落花开,因此花草与人类一样具有一种“优越性” 。这种优越性,在歌德看来,就是生命之爱 。
在生命一体的大自然中,人类应当如何存在呢?歌德认为,人类就应该自强不息地奋斗、战斗 。
当浮士德在书斋中感觉到知识的无用和时光的流逝,他对着墙壁问自己:“为什么一种说不出的痛苦阻拦着你所有的生命运动?神创造人类,让它进入大自然,你不投身于这生动的自然,却在烟雾和霉腐里为兽骨和尸骸所围困 。”接着,浮士德打开了大宇宙的灵符,他感觉到神圣的年轻的生命重新流过经络,因为灵符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 。他接着聆听了地灵(大自然的化身)的启示,感悟到了世界一体共在的生命在于活动,人的生命在于向高尚之路奋斗 。
地灵的语言充分说明了歌德的生命宇宙观:“以生命的浪潮,以行动的狂飙,我上下翻滚,来去飘摇,诞生与死亡,一座永恒的海洋,一件变化的织品,一个热烈的生命,在飒飒作响的时间织机上,我为神明织出了活的衣裳 。”那么,在这样的充满生命和活力的宇宙中,作为生命体的人应该怎么活着呢?这是浮士德的终极问题,也是歌德一生追问的问题 。
人的一生应该如何度过呢?歌德在《浮士德》中给出了答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你瞧,那些绿荫围绕的茅屋,闪烁着斜阳的晚红 。落日西沉,白昼告终,乌飞兔走,又促进新的生命流通 。哦,可惜我没有双翅凌空,不断飞去把太阳追从!要有,我将在永恒的斜晖中间,瞧见平静的世界在我脚下显现,万谷凝翠,千山欲然,银涧滚滚,流向金川 。……然而新的冲动苏醒,我要赶去啜饮她那永恒的光源 。”
苏醒后的浮士德表达了一种迫不及待地要跳入生命森罗的宇宙中生活的渴望,就像巴尔扎克在《高老头》的结尾处写到的,拉斯蒂涅 *** 炎炎地望着巴黎圣日耳曼区说,现在来让咱们拼一拼吧 。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歌德的回答是去生活,去恋爱,去奋斗,去痛苦,去快乐,总之,去体验一切和经历一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