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第一股”科大讯飞股价腰斩,护城河薄弱增收不增利( 二 )



第二部分:
毛利率持续下滑,净利润含有一定“水分”
一般来说,毛利率可以更为直观地反映一家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水平 。近年来,科大讯飞毛利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中,今年上半年企业毛利率再次下滑 。
财报显示,2017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科大讯飞毛利率分别为51.38%、50.03%、46.02%、45.12%、41.13%、40.12% 。

对于今年上半年毛利率再次下滑,科大讯飞表示:核心产品毛利率并没有下降,依然维持在原有水平,略有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针对不同用户的产品形态更加丰富,软硬件一体化程度提高 。
但从财报来看,2022年上半年,除开放平台外,科大讯飞其他主要业务毛利率均在下滑 。

此外,一直以来,科大讯飞作为一家AI企业,对于营销的投入也非常“重视”,甚至可以与研发投入并论 。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0.46%,而销售费用增长幅度远高于研发投入增幅,同比增长37.64% 。
再往前看,2021 年销售费用则是 26.92亿元,同比增长29.19%,而研发投入为29.36亿元,同比增长仅为21.5%;科大讯飞的销售费用增速同样大于研发费用增速 。

而在2017-2019年,科大讯飞销售费用的总金额更是直接高出研发费用总金额一大截 。
除了毛利率持续下滑、企业重营销轻研发外,科大讯飞最被人质疑的或许还在于自身的造血能力不足,这种造血能力不足体现在企业过度依赖政府补贴 。
财报显示,2020、2021财年,科大讯飞收到的“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4.25、4.38亿元,占净利润比例分别为31.18%、28.15%;而今年上半年,若刨去2.28亿元政府补助,科大讯飞净利润锐减超过82% 。
也就是说,在过去几年里,科大讯飞看似华丽的净利润背后,其中也含有一定的“水分” 。

第三部分:
C端业务能否成为企业现金牛?
2021年2月8日,科大讯飞在企业年度计划大会上提出,未来5年要达到“十亿用户、实现千亿收入、带动万亿产业生态”的目标 。
关于这个千亿营收梦,C端业务一定是其中主力,因为C端才是现金流的来源 。
与C端业务相比,B/G端业务受到宏观环境变化影响大;此外业务回款周期慢,这也体现在科大讯飞不断上涨的应收账款上 。
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科大讯飞应收账款高达83.04亿元,已经高于公司上半年80.23亿元的营收 。
这或许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科大讯飞如此重视营销投入,想要通过巨额营销拉拢C端用户 。
科大讯飞C端业务较为庞杂,包括学习机、翻译机、录音笔、办公本、音箱、智能耳机等产品 。
科大讯飞在C端业务上的问题在于并没有形成产品生态链闭环,也没有掌握消费场景的流量入口,同时在性价比方面也不敌对手 。
比如,就录音笔而言,科大讯飞2021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科大讯飞智能录音笔继续保持录音笔行业第一品牌,智能录音笔用户增长率达到43% 。
但录音笔市场是个相对垂直的细分市场,市场规模较小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录音笔市场规模仅为23.17亿元 。
而学习机这类产品,前文提到,市场竞争激烈,科大讯飞很难掌握市场主导权 。
所以总的来说,科大讯飞在C端业务上依然是困难重重,企业本身缺乏C端基础,除了录音笔这类小众产品看似风光外,其他产品竞争力均不足 。
较理想的状态是,科大讯飞能够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产品生态闭环,比如小米、华为等搭建的生态链;但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对于缺乏流量入口的科大讯飞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
小结:
看似“多条腿走路”的科大讯飞,似乎难以找到一个可以“称霸”市场的核心落脚点 。人工智能的外衣虽然看起来高大上,但落实到产出上,对于科大讯飞来说,或许并不明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