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的结构 商朝国王为什么大多是兄终弟及?

首先 , 你说的问题是否成立?或者给其他不清楚商代历史的读者普及下背景弟的结构 。

弟的结构 商朝国王为什么大多是兄终弟及?

文章插图
我的头条专栏有篇文章谈过 , 王国维先生发现甲骨文周祭卜辞的「变相家谱」和《史记 殷本纪》中的商王谱系 , 除了次序有些颠倒 , 几乎完全一致:
弟的结构 商朝国王为什么大多是兄终弟及?

文章插图

弟的结构 商朝国王为什么大多是兄终弟及?

文章插图
(详情见::///i6464192435655279117/)
弟的结构 商朝国王为什么大多是兄终弟及?

文章插图
【弟的结构 商朝国王为什么大多是兄终弟及?】出土文献的可靠性肯定高于传世文献 , 经由甲骨文和《史记》等多种文献 , 加上下限:利簋所记载的武王伐商为基准点(夏商周断代工程) , 互勘互校后得到《商王世系表》如下:
弟的结构 商朝国王为什么大多是兄终弟及?

文章插图
第一直行 , 无数字编号的是商人先公传说时代 。
第二、三直行 , 从商汤吊民伐罪 , 取代夏桀立国 , 一直到商纣失国自焚 。
其中 , 仲壬、沃丁、癝辛、太丁并不曾实际为王 , 所以 , 商王一共有27世 。
图中横向的商王 , 也就是蓝色对勾标记的是「兄终弟及」的商王共11位 , 其他「父死子继」商王16位 。
因此 , 题主你的问题【隐含前提】是可以成立的 , 尽管不是大多数 , 也接近一半了 。
确实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王位继承 , 像商代这样如此多的「兄终弟及」 。王国维先生甚至认为:商代兄终弟及为主 , 父死子继为辅 。
如题主所问:为什么商代会有这么多兄终弟及?我觉得有三个原因:第一 , 强者为王商代属于中华文明早期 , 并没有后世那么多的政治伦理约束 , 基本上是弱肉强食的野蛮状态 , 幼主临朝是非常危险 , 生存下来的概率很小 。
所以 , 君王的弟弟 , 毕竟比大多数时候是比君王的儿子年纪要大 , 能保证王权的传承 。君王一死 , 如果没有其他方面因素的约束 , 也是最名正言顺可以获得王权的人 。
第二 , 保证王权不会旁落 。就算形成利益集团 , 能保证幼主临朝 , 但必须依靠大人辅佐 , 这会带来权臣压主 , 或者强大的外戚集团 , 这两个弊端 , 轻则王权旁落 , 重则江山改姓 。
岂不闻「金匮之盟」「国赖长君」?(不懂百度) 。
不管是真是假 , 或多或少说明了这个问题 , 因为宋太祖的权力 , 好听是黄袍加身 , 没有办法 , 难听点就是欺负小孩子和寡妇的来的 。
所以 , 以上两点能够让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获得同等的继承地位 。
第三 , 就很简单了 , 因为嫡长子继承制是周代确立的 。
商代嫡长子继承不是制度或者约定俗成 , 所以 , 才出现这么多的兄终弟及继继承王位现象 。
因此 , 题主的问题 , 可以转变为:为什么周人要改变商人的传统 , 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王国维先生《殷商制度论》一文曾有论述 , 我认为说得非常好: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 , 莫剧于殷周之际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 , 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 , 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 , 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 , 君天子臣诸 侯之制;
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 。
为什么王国维将周公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排在第一个巨变 , 且称作「万世治安之大计」?我想应该很简单 , 常识都能想得到 , 也即王国维用的两个字「息争」!王国维在此文中 , 引用殷商以前多个争夺王位的案例导致的乱政 , 来说明这个问题 。
「德行、才华、功过」这列主观判断人言言殊 , 「嫡庶、长幼」区别是客观存在 , 毫无争议 , 又完全有可操作性 , 避免了不必要的权力争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