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很多人说七绝、七律之一,看了一些古人评说就人云亦云,你真的比较过同时期的大部分作品吗?古人在写诗评的时候和今人没什么不同,大都囿于自身才学和当时的心境,有一定代表性,也代表不了所有人——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作品在文学地位上历来争端不断的原因 。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黄鹤楼》和《登高》的七律之一之争,其实你脱离了写诗人、评诗人的时代特色来争夺之一,其实都是妄论 。
在盛唐时代,七律规则不严,《黄鹤楼》以气象胜,被当时人认为之一是正常的 。但是到了后来格律严谨起来,按照规则,《黄鹤楼》顶多算是半律体,那么《登高》自然就是毫无争议的“七律”之一了——这甚至都不关内容、意境、气象的事,因为格式的严谨已经把《黄鹤楼》踢出局了 。
有时候真搞不懂这些人在争些什么,先把争论范围搞清楚才是正事 。
唯有名正才能言顺,哪有那么多分歧?
文章插图
《峨眉山月歌》好在哪里?从七绝的范畴来看,《峨眉山月歌》当然是佳作,但是你要加上“千古”,那就看你自己的阅读量和欣赏水平怎么样了 。水平相当的七绝,不说别人,李白自己都一大把 。例子太多,就不举了 。
所以你说“绝无仅有”的“绝”,是说不上的,但是说“绝妙佳作”的“绝”,这首七绝倒也算排得上号 。
《峨眉山月歌》最出挑之处,在于将李白出蜀路线的几个地点自然地安置在整首诗里面,而不突兀 。这是我们创作七绝的难点之一,地名、人名是固有的,无法进行平仄调换,需要在创作的时候胸有成竹,巧妙安排 。
能够做到气如长虹,一挥而就却并不“因辞害义”,这就是诗仙的本事 。
首句有“峨眉山”,对句有“平羌江”,第三句有“清溪(驿)”、“三峡”,末句有“渝州” 。短短二十八个字中,地名有五个(占用十二个字),要用剩下十六个字将这些地名有机组合起来,表达出作者所想,提升出意境,这就不仅仅需要才学和技巧,这是需要天赋的——李白偏偏就是诗歌天赋满点 。
这首诗在加入了这么多地名的情况下,依旧毫无斧凿人工的痕迹,诗意流转如青衣江水,将峨眉山月色和诗人故土情怀表达得含而有致,余味无穷 。
文章插图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平羌江,就是今天的青衣江 。语言简单明白,“半轮秋”表明了时间,融入两处地点,同时还在对句用月影入江,随波逐流构建了一幅月夜江流图 。
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清溪,指清溪驿 。这里的“思君”的“君”有些专家认为是指友人,其实挺没有意思的 。
标题是《峨眉山月歌》,按照李白惯常的浪漫思维,这里的“君”应该就是指峨眉山的月亮 。他的“对影成三人”,其实就是把影子、月亮都拟人化了 。为什么“思君不见”呢?因为要进入三峡了,峡高壁立,人在船上抬头看不见山月是很正常的事情 。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抬头看你,却被山峰遮蔽,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
文章插图
绝句因为字数少,言有不尽,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进行长时间、大地域的变换,而是用来记录某时某刻某地的情感激动 。李白这首作品突破了限制,在峨眉山月的照拂下,进行了时空的大跨越,有五个地名的变化,还有时间的隐藏流动,关键是我们一点都不觉得突兀、累赘 。
究其原因,之一是真实,这些地名都是他出蜀的路线,也是所有出蜀人的路线,是符合经验的;第二就是统领全诗的峨眉山月这一句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将空间和时间统一起来,打开了读者符合逻辑的想象空间,同时渗透着作者的浪漫情怀和真实情感 。
地名的使用也是富有变化的,如“峨眉山”是用来形容“月”,“平羌江”是用来形容水,这是虚用;而“清溪”、“三峡”、“渝州”则是实用,所处的位置也灵活变动,不会产生人为安排的痕迹,不显山露水,自然入妙地完成了空间的跨越 。
这种写作手法,在唐诗中绝无仅有,大概只有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堪堪能敌,但是杜甫的修辞方式是地名叠对,虽然也真实,且更加工整,但是雕琢之相不可避免地外浮 。更何况杜甫这首作品是律诗,有充足的空间表达情感,字词之间的难度虽高,却和《峨眉山月歌》的水到渠成还是有些差距 。
推荐阅读
- 思茅区倚象镇紫顺云茶叶种植_工商信用信息_经营范围期限状态_法人_地址_注册资本_怎么样
-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是什么?
- 风餐露宿是什么意思 朝饮清露,夜枕月色。什么意思?
- gbp什么意思 GB和GBA有什么区别?
- 梦见松花蛋是什么意思 梦见松花蛋
- 日语开路一马斯是什么意思 开路一马斯是什么意思
- 罗曼蒂克什么意思啊 罗曼蒂克什么意思
- 褒义词和贬义词是什么意思 褒义词和贬义词是什么意思
- 汽车4s店二网管理制度 汽车4s店二网比例什么意思
- ug/g是什么意思 乌鲁木齐的ug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