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绪 避免挤撞韵是格律诗写作规则吗?( 三 )


音节节奏既要服从韵的节奏,同时又影响韵的节奏 。格律诗句式齐整,每句每联的音节数量影响韵的密度,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韵节奏的灵活性,不利于感情类型和诗歌风格的丰富变化 。挤撞韵作为一种手段,可以一定程度上调节音节节奏对韵味的影响 。
韵母是发声的主导因素,是押韵所在之处 。同音、谐音的音节间隔出现会形成明显的节奏性主基调,也就是诗词的节奏性韵味 。七言格律诗中平仄起伏多而弱,韵的起伏少而强,却容易控制节奏 。平仄变化、重音变化和用韵节奏融合好,韵味就会更强 。同韵、邻韵及主音素相同的音节在一两句内出现次数多些,或重复重叠出现,或同音同韵的四声连续变化,能强化起伏回绕的旋律感 。
挤撞韵能够增快韵的频率,有利于形成轻快活跃、激情明亮、流利谐和、诙谐幽默等风格节奏 。叠音叠韵有利于形成徐缓深长、悠长连绵、优美抒情、回味无穷、气韵丰足的韵律感 。
李白的千古绝唱《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现在用普通话读这首小诗,仍朗朗上口,一气呵成 。诗中四句二十字,首句押韵,挤韵有床、上、望三字,句首就在韵味中,句句有韵味,月和头字还重复出现两次,可谓挤韵楷范 。
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前三句中句句有宫字,末句借韵宗,四句二十字,宫音回绕,配合意境,凄冷荒凉场面跃然而出,深沉感慨之音绕耳 。
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四句中同韵母的字有六个:起、枝、啼、啼、时、西 。现在用普通话读这首小诗,一气呵成,韵味配合倒叙手法,到末句意已明,但韵味不去,意仍未尽 。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中第一句中的相、见、第四字的难,第二句的蚕,第五句的但,第七句的山,第八句的探,韵母相同,加上韵脚,如此多的同韵母音节,用普通话读起来毫无无单调之感,非常上口,配合诗意,成为千古名句名唱 。
格律最工的大家杜甫挤撞韵之作也常见,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下半阙: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韵母相同的有放、乡、襄、阳、向、阳,现在用普通话来读何有拗口之感?再看杜甫的《咏怀古迹其四》: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平水韵中空字挤韵,松字邻韵 。现在用普通话读,永、空、松韵母与韵脚相同,都挤韵,但很流利,毫无拗口或平乏之感 。
【金昌绪 避免挤撞韵是格律诗写作规则吗?】挤撞韵用得恰当,有益无害 。有人说句句用韵岂不成了“顺口溜”、“打油诗” 。判断是否为诗可以用有韵无韵、字句凝炼、意境、抒情等衡量,但不能以韵的密度为标准 。历史上最早的诗也应该从韵句升华形成 。我国古代诗歌,如《诗经》、骚体、乐府诗、柏梁台体、歌行体等,大都用韵较密,甚至成段复沓,章节重叠,能因此就认为这些诗体单调乏味、缺乏审美吗?诗歌的语气语流和气韵风格本来就多种多样,句句押韵显得单调平滑的诗很少 。总之,格律诗不应回避挤撞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