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与归园田居的入世与出世 入世与出世( 二 )


第六种 , 到了孝顺的更高境界 , 是让天下人都忘了我在孝顺 。
这种境界让人难以想象 , 借庄子的话来说 , 叫做“相忘于江湖” 。
鱼在江湖里悠游自在 , 完全忘了同伴;
而人间孝顺的更高境界 , 是完全忘了彼此之分 。
否则 , 一天到晚循规蹈矩 , 区分长幼尊卑 , 被繁文缛节所束缚 , 你不觉得累吗?
庄子描写“外化”的境界 , 让人难以想象 , 这也正是道家的精彩所在 。
4 真正的画师
同时 , 庄子所说的“外化” , 跟“内不化”是配合起来的 。
《庄子·田子方》篇里面有个故事:
宋元君发布诏令要选拔画师 , 所有的画师都来了 。
行礼作揖之后 , 站在一边调理笔墨 , 半数的人站到门外去了 。
有一位画师稍晚才到 , 悠闲地走进来 , 行礼作揖之后也不站立恭候 , 就直接到画室去了 。
宋元君派人去查看 , 这个画师已经解开衣襟 , 坦露上身 , 盘腿端坐着准备作画了 。
宋元君说 , 这才是真正的画师 。
这位画师为什么被选中呢?
真正的画师必须化解外在的限制 , 专注于他的题材与技巧 , 才有可能发挥创意呈现伟大的艺术结晶 。
岂只是画师如此?
任何人只要认清本分 , 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忠职守 , 也都可以显示潇洒自在的风度 , 值得受到肯定 。
这种潇洒的风度 , 更深刻的觉悟 , 都来自于庄子所说的“内不化” 。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的入世与出世  入世与出世

文章插图

5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看了庄子的“外化而内不化” , 对于出世与入世的问题 , 就可以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答案:
就是“以出世之心 , 做入世之事” 。
关于这一点 , 《世说新语》里有一段故事:
著名的法师竺法深 , 曾经应邀到简文帝府中做客 。
有个官员叫做刘惔 , 就问他:“你出家人怎么也到王公贵族家走动呢?”
竺法深回答说:“您看到的是王公贵族家 , 在我看来 , 却好像是在贫苦人家走动一样” 。
这段对话实在是精彩 。
出家人深具“出世”的智慧 , 但他照样要在世界上尽他应尽的责任 。
像这种跟富贵人家来往 , 一般人会觉得光鲜亮丽;
但在他看起来 , 富贵人跟贫穷人没有差别 , 他们在心灵上恐怕都需要宗教的帮助 。
就是说 , 出家人关怀世间一切 , 但本身无所求 。
这不正是“以出世之心 , 做入世之事”吗?
6 一切皆是因缘巧合
能够体悟到这句话 , 是需要智慧的 。
《庄子》中至少有三次提到 , 古人的智慧达到更高的层次是什么?
就是能够了解“未始有物”四个字 , 即从来没有任何东西存在过 。
万物都在变化之中 , 消消长长、生生灭灭 , 唯一不变的 , 永恒的 , 那就是只有“道”了 。
能看透这一点 , 对于万物连我们的生命在内 , 就很容易有一种通透的态度 。
你只要知道“一切来自于道又回归于道” , 所有的一切都是碰巧发生 , 因缘巧合就出现了 , 你碰巧遇上了 , 那就“安之若命” 。
换句话说 , 你一旦觉悟了道家的“道” , 马上就会觉得 , 对人间的一切不会有任何执著 。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的入世与出世入世与出世】这样的心态很自由、很自在 , 抱有这样的心态 , 然后再来练习“以出世之心 , 做入世之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