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秋的意思解释 一日三秋的意思( 二 )


《一日三秋》的神异故事不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因为它并不魔幻,而是基于梦境、占卜等有灵异色彩的真实的现实体验,紧贴故事中的生活现实 。或者说,它就是现实的一部分 。揭掉它,现实就变得残缺 。借助它,刘震云再次确认了超越表层真实逻辑的万物同理的哲学体认 。
奈何奈何:人生常态
第三个关键词是“奈何奈何” 。它表现了一种无计可施的人生常态 。作品中,它是法海、许仙、白蛇共同唱段中三人摊手同叹的部分,这种无奈之情构成了《一日三秋》的主调 。
《一日三秋》是小人物的众生相 。包糖纸的、扫大街的、搓澡的、卖羊汤的、炖猪蹄的、算命的、开公交车的、卖身的,五行八作,没有哪个光鲜 。就算陈长杰、李延生、樱桃三人,出场时有“角儿”的光环,但迅速因剧团解散而被打到凡间 。作品中唯一一个稍显发达的人物是中年陈明亮 。经过二十几年的底层打拼后,明亮在西安拥有了六家“天蓬元帅”分号,生活不再窘迫,出资、赔钱、买匾时,出手甚至堪称豪阔 。但他依然是小人物,因为他不但生活在小人物中,而且在精神上也从未以大自居,因此始终没有“破圈” 。何况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时,重点也不在他的世俗成功,而在他不可控的命运之轮和人生巧合上 。小人物的日常人生往往身不由己 。作品中的小人物们最能体味人生艰难,多做忍耐妥协,即便挣扎,也常徒劳 。算命的老董擅长“摸骨”,几十年下来伤了心 。他在来算命的人身上摸到的多是猪骨、羊骨,背对着天在街上爬 。天地不仁或时运不济,一切仿佛命中注定,令人无计可施 。作品中的众生只能叹“奈何奈何” 。
延津是刘震云的现实故乡,更是他的精神故乡 。但这个故乡,是“回不去的故乡” 。“回不去的故乡”是五四以来作家笔下常见的主题 。刘震云接续了前代作家的乡土情感态度 。他所有的作品,无论是“故乡”系列,还是《温故一九四二》,故乡都是一个让人既爱又痛的所在 。尤其到了《一句顶一万句》《吃瓜时代的儿女》,再到新近的《一日三秋》,“出延津”、“回延津”是不断复现的主题 。逃离与回归像一朵双生花,既要独自伸展,又需彼此为镜 。《一日三秋》中,因为三千年来在延津人梦里讨笑话的花二娘,延津人人有生命之虞 。但延津人想与故乡一刀两断又那么艰难 。即便户籍上已不是延津人,陈明亮依旧会因具体事由偶回故乡,甚至身在他乡时梦回故乡 。而一旦这样的时候,花二娘就会来到他梦里,他就处于生死边缘 。可是,梦哪里由得了自己呢?奈何奈何?无可奈何 。事实上,刘震云作品中的延津并非现实的、具体的延津,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根系和当代生存状态的样本 。主人公不断出走又不断返顾,这种无可奈何,是破茧而出的需要,也是对生命之根、文化之根的眷恋 。
以笑话为形式和内容,从寻觅万事因由出发,到得出万物同理结论,再到发出奈何奈何感叹,《一日三秋》道尽人间苦涩 。不过,智慧的刘震云不会真的没有办法 。故事结尾,他笔锋一转,用“不在话下”化解了略显颓丧的无奈,豁然间转向通透超然 。《一日三秋》前言,叙事者就告诉读者把后面的故事当个玩笑 。在这个玩笑故事中,笑话成了人人自救的办法,人人也都活成了笑话 。但是,或许只有以谈笑姿态,方能抵御孤独、苦涩与荒芜——那些一切与生俱来的苦与痛、虚与空 。如果能够,即便难以得到一日三秋的情感呼应,一切也都不在话下 。
作者简介:谷海慧,文艺评论人,现居北京 。(责编:李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