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理论课教学设计( 五 )


教材在介绍人类活动对大气影响时,提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大气中的微量气体二氧化碳增多,而且大气中出现了新的成分如氟氯烃化合物,而这种成分可以导致臭氧总量的减少,大气中这些微量成分的变化都会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构成威胁 。由于本节教材使大气环境这个单元的起始部分,因此教材中没有涉及有关大气中各组成成分对大气热状况、大气降水等如何起作用,只是将结论描述出来,至于作用机理留待后面相关章节进行解决 。
高中地理课堂理论课教学设计5
本节内容较为系统、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
教材通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的对比,引出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 。泰国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方面的区别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以对比 。使学生理解: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农业的区位选择在本质上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区位因素从而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就较容易回答出两地农业生产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了 。
图3.3是本单元核心原理的概念图,是本单元的其他内容的基础,教学中应在分析各个案例和“活动”的过程中反复运用,从而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 。P43的三个活动的设计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这一内容,以提高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活动l和活动2在教学时应出示地图,让学生找到孟买、罗马、江西泰和县的地理位置 。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进而帮助他们分析这三个地区的地理区位条件 。活动3是“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农业景观的变迁”,教学中需要出示一些这一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资料以及稻米、甘蔗、花卉三种作物的市场价格,最后引导学生分析说明农业区位的选择受市场因素的影响 。
P44案例1的目的在于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地中海农产品种类及消费地的变化,通过对法国和西班牙两国的农业区位差异的比较,使学生学会进行地理区域比较的方法和思想 。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结果 。教材中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多图综合,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同时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l.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
2.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训练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
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 。
3.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农业区位差异,学会进行区域比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