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有哪三个风俗,哪些民族过重阳节?有哪些独特的风俗?

哪些民族过重阳节有哪些独特的风俗现在全中国56个民族都过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这是一个很古老的节日,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
在中国数字中,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二、四、六、八为阴数 。因此,九月初九被称作重阳或重九 。中国古代,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要举行各种活动,如: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
登高是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古人认为,九九重阳,登高可以避祸免灾 。后来,重阳节登高爬山,逐渐演变成了人们放松心情、锻炼身体的体育和旅游活动 。
插茱萸和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茱萸是一种植物,果实可以吃,茎、叶都是药材 。菊花在九月盛开,有“长寿花”的美称 。为了避免瘟疫,驱除恶气,重阳节这天,人们就把茱萸和菊花插戴在身上,还要观赏菊花,饮菊花茶和菊花酒 。
重阳糕是一种用面做的食品,可以加枣、银杏、松子、杏仁做成甜的,也可以加肉做成咸的,讲究的还要做成九层,再在上面做两只小羊,以谐“重阳(羊)”之音 。
现在过重阳节,已经见不到插茱萸等风俗了,但是很多人仍然会在这一天登高赏菊,观赏秋天的美景 。近年来,这个古老的节日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成为一年一度的“敬老节” 。每当佳节来临,人们都要举办各种敬老活动,祝愿老年人步步登高,健康长寿 。

重阳节有哪三个风俗,哪些民族过重阳节?有哪些独特的风俗?

文章插图
九月九是什么传统节日又有哪些风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
重阳节有哪三个风俗,哪些民族过重阳节?有哪些独特的风俗?

文章插图
重阳节的来历与习俗有哪些来历是: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
习俗是: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 。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
重阳节日历习俗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重九节、晒秋节、登高节、敬老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 。
重阳节的来历与意义
据现存史料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远古时代 。《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重阳节起始于远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重阳节”之名称记载,见于三国时代;至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倍受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 。
重阳的民俗活动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在东晋时,有着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