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城记》的读后感 《猫城记》读后感精选( 二 )


《猫城记》是老舍众多作品中不太知名的一部 。一方面是由于小说自身艺术上的高度有限——流于直白、肤浅;另一方面是对革命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比较“落后”,对国民性只有批判没有建议——让老舍这样的人提出建设性意见太勉为其难——和极其悲观主义的论调,因此这部小说一直不被推荐 。除非对老舍有特殊兴趣的人,一般不会注意这本书 。
《猫城记》是一个直露的寓言,讲的是“我”登陆火星在猫国的所见所闻 。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 。在《我怎样写〈猫城记〉》里面老舍提到了威尔斯,不知道是不是写《世界大战》那个威尔斯;倘是,老舍是看过科幻小说的 。《猫城记》科幻是虚,暗喻是实,反映的还是当时旧中国的生态 。可惜暗喻得不太暗,让人一看就明白了 。小说把国民性放大了,像一幅漫画,夸张地表现当时中国人的缺陷 。但老舍的笔是市民的笔,眼是市民的眼;他写的是那些被践踏的人的看法和感受,因此没有什么“思想上的”“深度” 。

这部小说老舍不是奔着幽默去的,因此也不是特别幽默,饶是如此,也比《子夜》之流有趣得多 。但是既不幽默,又无深度,小说的可读性就低了 。这本书我推荐不太了解现代文学的人看,因为这本书让我们知道,在上个世纪中叶,就有人这样写文章 。1930年代的人中国人,也不都是闷子 。
《猫城记》读后感篇3
《猫城记》是老舍比较冷门的一本书,很多人听都没听过这本书,我也是机缘巧合在张伟杰家看到这本书 。反正闲来无事,以为是本奇遇小说的我就借来一阅 。
一开始我有些失望,这不是我喜欢的题材,但想到都看了几章,也没什么别的书可以读了,我也就勉强继续,但没想到,越读越迷茫,但又更想读 。读完之后,我感到名词的匮乏,所谓真理和道义正迷乱我的心智 。形容词也离我而去,不敢堂而皇之的使用所谓的抒情 。
读过《猫城记》,总算明白了老舍何许人也,所谓的幽默风格到底是什么 。但是要让我正儿八经的写读后感,我现在不能也不肯写出,因为疑惑太多,若我不能找出思考的切入点,是没有评论的资格的,只能做“沉默的大多数”了 。
《猫城记》采用游记式的结构展开故事 。通过“我”来到火星,写下“我”的一系列猫国奇遇 。以“我”飞离地球开始,以“我”返回地球结束 。写“我”坐着飞机,往返于地球与火星之间,这在20世纪30年代还只是科学幻想 。如今,随着航天飞机的发明,人类坐着“飞机”飞向太空以变为现实 。至于何日踏上火星,那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猫城记》着力对当时中国的黑暗进行深刻的揭露、批判,通篇过于悲观 。诚如作者所言:“到处是黑暗,黑暗,一百分的黑暗 。”
而这本书的幽默,着实别具一格,是真正的黑幽默,无处不充实着讽刺,嘲笑,影射 。
不过,《猫城记》并不是老舍很满意的作品 。在网上关于这本书的资料上我看到老舍先生这么说:“在《猫城记》中,不仅讽刺了当时的军阀政客与统治者,也讽刺了前进中的人物,说他们只讲空话而不办真事 。这是因为我未能参加革命,所以只觉得那些革命者未免偏激空洞,而不明白他们的热诚与理想 。我很后悔,我曾写过那样的讽刺……”
无论主题立意是否有失偏驳,但这本书的语言也配得上诺比尔文学奖 。
语言的学习就是机械的重复,那重复的东西就该是某种类似语言的东西,而人的思考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影响语言,所以,在重复机械的思考中,或许,我学会了某种空中楼阁般的语言 。
《猫城记》读后感篇4

我和两个朋友乘坐飞机去火星,受到大气干扰,两个朋友不幸遇难,飞机也不知散落到哪里,就在我站在火星的灰土上感到绝望时,被猫城的大地主们发现,大地主们绑架了我,把我放在了船上,我用仅有的一支枪和一盒火柴挣脱了手铐 。船很快到了猫城,我被派送到大蝎的迷林,大蝎告诉我,大地主们靠迷林来做生意,迷林全是迷树,迷树上有迷叶,而这小小的迷叶才是真正的值钱东西,迷叶就是猫城的食物,吃一片迷叶,不光提神,还可以抵挡火星的毒气 。我的职责,是帮助大蝎看守迷林,大蝎有很多士兵,但在猫城,士兵可以随意抢地主的迷叶,不必守规矩,所以要请外国人,外国人在猫城威望极大,猫人都胆小,都怕外国人要了他们的小命,更何况我有一支枪和一根火柴,只要点一根,放到草丛上,猫城就要被烧个干净了 。后来我遇见了大蝎的儿子小蝎,小蝎是那么敷衍,事事敷衍,我路过猫城的学校,看到学生在打人,打的是谁呢?是老师,看到有人在卖文物,是谁呢?是学者,看到有猫人士兵,在干嘛呢?刚刚抢完老百姓的迷叶,街上有人哭喊,是谁呢?是25年没发工资的教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