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论证结构和答题模板 新高考语文论证特点答题技巧( 二 )


5.论据
主要看论据是否典型、新颖,是否与论点高度匹配 。
6.论证的语言
有的文章,语言平实朴素;
有的文章,在论述过程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情文并茂,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
例1.(2022济南二模,4)材料一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列举两种并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①假设论证,用“如果没有”进行假设,论证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新科技文明的推动 。②引用论证,引用陈丹青的话,证明艺术发展因工具、手段的丰富而变迁成长,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③举例论证,以蔡国强的焰火作品为例,论证新工具使传统艺术拥有了新生命,使观众拥有了新鲜的艺术体验 。(以首部线上戏剧《等待戈多》为例,论证新形势推动了新的艺术形态产生 。)④类比论证,用摄影艺术与舞台艺术进行类比,证明新的艺术形态可以推进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
思路点拨:论证方法要判断准确,尤其是类比论证与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区分 。答题时,首先明确论证方法,再结合材料分析,一般要分析出证明了什么观点 。
例2. (2022唐山一模,4)材料二在论述“有反斯有仇”这一观点时,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述有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①巧借解释词语“校雠”设喻,借助情境想象,化抽象为具象 。
②这样论述,可以避免枯燥说理,使语言生动活泼,激发读者想象,增加阅读兴趣 。
思路点拨:主要从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两个角度答题 。
例3.[变式](2022临沂一模,4)材料二在反驳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时论证说服力强,请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①论点辩证深刻,在承认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再点出本质是“自然的实现”;
②论据合理充分,用建筑、音乐、抒情诗等论据论证了“模仿说”观点存在漏洞;
③论证逻辑严密,先承认其有合理成分,再对其不合理性予以批驳,最后举例论证;
④论证语言精确,“已不能完全成立”“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表达恰切、有分寸 。
备考答案:①采用驳论的论证方式,先批驳对方观点,指出对方观点“不能完全成立”,又提出己方观点;
②论点辩证深刻,在承认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再点出本质是“自然的实现”;
③论证逻辑严密,先承认其有合理成分,再对其不合理性予以批驳;
④论据合理充分,且与论点高度匹配,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用建筑、音乐、抒情诗等论据论证了“模仿说”观点存在漏洞;
⑤论证语言精确,“已不能完全成立”“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表达恰切、有分寸 。
思路点拨:此题型是“论证特点”类题型的变式,可参照知识点角度寻找答题方向 。
四、论证侧重点类
例1.(2022深圳二模,4)同是讨论两种文化的关系,两则材料的侧重点却有明显的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①材料一从科技文化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出发,分析人文文化补充与矫正的作用,强调两者要协调发展,特别要关注人文文化的发展;
②材料二重点梳理科学与人文从疏远到融合的趋势,强调要拆除二者之间的藩篱 。
思路点拨:题干有限定范围“讨论两种文化的关系”,意味着答题时不是全面撒网,组织语言时不能泛泛而谈,应主要从两种文化的关系入手,整理答案 。
例2. (2022深圳一模,4)对“世界文化一体化”论调的批驳,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4分)
参考答案:①材料一重点批驳这种错误的本质(根源),指出其忽视乃至抹杀人类社会以民族的形式存在这一事实 。(或:指出其既离开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一般又能通过特殊而存在的辩证法 。)
②材料二重点分析这种思想的危害,指出其只能带来人类文化的单调和没落 。
思路点拨:本题审题时关键 。原文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各有一个段落涉及到对“世界文化一体化”论调的批驳,既然题干限定了范围只是针对“对‘世界文化一体化’论调的批驳”,那么答题区间也就仅限于批驳之处,不能单纯概括整则材料之间的不同 。
例3.[变式](2022唐山一模,5)论述中华文化“和而不同”这一思想,两则材料具有互补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这种互补关系 。
参考答案:①时间互补 。材料一是西周至春秋时期,材料二是宋代至当代,合则构成了“和而不同”思想史 。
②内容互补 。先秦众人侧重政治,张载侧重哲学,费孝通侧重文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