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这一字不简单,蕴蓄着几千年来每个普通中国百姓的朴素情怀、朴素道德 。“满”是如天一样的普遍,人间皆蒙覆育 。要能做到这点,根本上是基于代表天、代表创生的乾卦的“乾元”的无杂、无私的纯粹之德 。
上天赐福而福满人间,意味着中国文明传统的“天”不是与人相离、相隔而不可及的外在、纯客观的天,而是不仅与天子相关同时与每一个普通人有关的天,是世俗的天,是给人间带来美满幸福的天,是可以人人亲切称为老天爷的“天” 。
由此我们可以更真切地理解“福”这一字,蕴涵着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用而不知”的文化价值观,所以过年贴福神、贴福字的意义,只有放置在中国文明的底层结构中才能有深切的体会 。由此,我们也可以从国家治理的高度来理解“五帝福”,即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位皇帝给大臣与天下百姓书写“福”字的深意 。
文章插图
同样,一年一岁,过年春联中的“天增岁月人增寿”中的“寿”这一字所蕴涵的价值观也就不难类推地理解,其中真意诚如“福寿双全”四字所说 。以“福”来统举,“寿”本身是“五福” 之一,春联常贴 “五福临门”,今日最常见的“五福临门”渊源甚早,“五福”最早出自五经之《尚书》的洪范篇,《尚书 · 洪范》谓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 。”好的德行也是五福之一 。民间则将五福说成“福、禄、寿、喜、财” 。
长寿是中国人的美好愿望,但中国文明对于人的生命意义的理解与重视不止是在生前,还同样极为重视死后,重对于逝去亲人的祭祀,这就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中国人最重祭祖 。由此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元宵节被称为上元节之意义所在 。
正月十五的上元节与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十五的下元节相对,合称“三元节” 。大家对中元节与逝者有关比较熟悉,其实与中元节相对的上元节同样与逝者有关 。有些地方迄今还保留着上元节晚上河上放纸船送灯的习俗,只不过其中的功能是上天给亡灵送福 。
所以上天给地上人间送福,不止是给生者,同样是给亡灵的,所谓“事死如事生”,这也是《易传》所说沟通“幽明之际”,也是沟通显隐、沟通有无,这里有着中国人甚为深厚的大情感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也是中国文明能够可长可久的根源所在 。
元宵从“天人”的“人”的层面的意义来说,过年从元旦到元宵,意味着过年的结束与圆满,在根本上是意味着家庭的圆满 。而从初一到十五是一个过年的完整的过程,也是一个完整的意义系统,意义就在过程中,离开了这完整过程,意义则是有所欠缺的 。
4、元宵节背后的礼乐文明精神:秩序与和谐的张力
大年三十除夕夜全家老小团圆守岁,正月初一给长辈拜年,这两天中国人都是在自己家里过年,一般最早初二以后才是由内而外、由亲及疏、由近及远地给同宗、外家以及其他亲戚家互相拜年,再是给邻居、朋友拜年 。
文章插图
旧时拜年时有送礼,就有回礼,多以年货为主;有宴请,就有回请,都是强调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可不要小觑这“礼尚往来”,这背后有着中国文明的抽象精神与文化价值,有来有往的双向性才能使核心社会关系不断得到再生产而保持连续、不断裂,而这也正是中国人的家国意识形成文明内凝力的关键所在 。
中国的家国意识在根本上是来自中国文明的底层文明结构,这就是礼乐文明 。礼乐文明的抽象精神即文化价值是秩序与和谐之间的张力,秩序与和谐二者缺一不可 。
一个家庭有长幼顺序,父母对于子女既要有严也要有慈,子女对于父母则是孝敬 。过年家庭、家族、亲戚、朋友的酒宴,都有座位的次序安排而不能乱,否则是失礼 。座位次序安排或以年龄、辈分,或以客人的尊贵程度,或以与主人的情谊亲疏程度等为原则,这就是礼乐文明底层结构之所在 。一方面座位次序显示礼之秩序,但酒宴上敬酒、回敬的饮酒之合欢、活络感情,则显示了礼的和谐的面向,如此才不会上下之间过于悬隔而不亲 。
5、过年鞭炮之响应乃沟通天地之气:有“响”方有“应”
从正月初一元旦到正月十五元宵,更多的还是凸显和谐、热闹、欢乐的氛围,因为春主生发之气,所以以阳为主 。《周易》的哲学思维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感应 。春天之阳气生发,同时意味着天地、阴阳之感应 。如此我们才能理解过年从春节初一到十五元宵放鞭炮背后甚深的意义 。
推荐阅读
- 2022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心得感想
- 花盆里有小蜈蚣怎么办 蜈蚣怎么办
- 初三马上中考了学生早恋怎么办 学生早恋怎么办
- 高铁上能充电吗一等座 高铁上能充电吗
- 梦见蚂蝗粘在自己的脚上是啥意思
- 梦见爬楼梯爬上去了有什么征兆
- 上海公司年会活动策划 上海企业活动
- 坐享齐人之福是什么意思 齐人之福是什么意思
- 婚神星相位查询:婚神星与上升有相位
- 不要本钱的暴利项目 不要本钱的暴利项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