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一个优秀的校园新媒体平台( 二 )


3、社会媒体带来的反思
《南方周末》曾经做个这样一个新年的特别策划 , 展开想象的翅膀 , 2020年的中国会怎样 , 2020年的世界会怎样?其中就包含着校园媒体的发展 。
批评和赞美分列正义天平的两端 , 任何一端都不能有所偏倚 。
长期以来 , 大学校园新闻媒体的天平一直处于失衡状态 , 浮夸的赞美泛滥成灾 , 而真正关乎痛痒的媒体声音却少之又少 。这种失衡状态 , 所有人都有目共睹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被恭维的原始渴望 , “体制”也希望自己被歌颂和赞美 。体制终究是人创造的 , 对体制的赞美终究是对人的赞美 。可是 , 人性有弱点 。当一个人长期被赞美的声音所包围 , 他会无可避免地陷入麻木 , 甚至上瘾的状态 , 他只能听得进赞美的声音 , 这样他才会身心舒适 , 无忧无愁 。“体制”同样有弱点 , 世界上没有那一种体制是完美无瑕的 。当体制里的人们都被赞美的声音催眠而进入麻木、上瘾的状态 , 体制也就无可避免地自我陶醉 , 昏昏欲睡了 。“人”为什么会得到赞美?因为“人”掌握着令人敬畏的公权力 , “人”掌握着支配资源的权利 , “人”也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 。体制为什么会受到赞美 , 因为体制内每一个层级的人们都在一定范围内掌握着支配资源的权利和话语权 , 别人不敢不赞美体制 。掌握着公权力的人是不愿意听到“不和谐”的声音 , 纵使这些不和谐的声音是出于善意 , 就像那个没穿衣服的皇帝只愿意别人赞美他的衣服漂亮一样 。拒绝批评的本质是不愿意被监督 , “体制”很自信 , 它觉得自己可以“马不扬鞭自奋蹄” , 可以不断地自我完善 , 日臻完美 , 它却不知道一个常识:世界上所有的体制都不具备这种能力 。如若有一天 , 天平瞬间恢复平衡状态 。稚嫩的声音告诉“体制” , 若不能批评你 , 那么所有的赞美都不是发自内心的 , 而那些赞美的声音是会迷惑你的思想 。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校园媒体 ,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校刊和校报 , 校刊和校报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宣传”、就是歌功颂德 , 还有就是拿来垫桌脚 。那么十年后的大学校内纸媒还是这样的吗?那上面会出现批评学校职能部门不合理做法的稿件吗?会允许“同性恋”学生的照片出现吗?会允许刊发社评吗?
二、全媒体的传播发展对校园媒体团队建设带来的影响
1、关于“全媒体”
(1)“全媒体”的概念
虽然全媒体的概念并没有在学界被正式提出 , 但近一年来 , “全媒体”的说法开始风靡新闻、出版界 , 它来自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 。媒体形式的不断出现和变化 , 媒体内容、渠道、功能层面的融合 , 使得人们在使用媒体的概念时需要意义涵盖更广阔的词语 , 至此 , “全媒体”的概念开始广泛适用 。
(2)对全媒体的理解

根据“全”的两个含义 , 全媒体有以下的两种理解:
①完备、全面 , 指尽可能多的单一形式媒介载体的综合体 , 是包括众多媒体形式的“个体”概念 。②整个 , 是一个集体概念 , 是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普及从以前的“跨媒体”逐步衍生而成的 , 体现了不同形式和功能的媒体互相融合、互动的趋势 。我们可以把“全媒体”理解为: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 , 如文、图、声、光、电 , 来全方位、立体的展示传播内容 , 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 。
(3)全媒体的价值特点
①全媒体是载体形式、内容形式以及技术平台的集大成者 。从传播载体工具上分可分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讯等等;从传播内容形式上涵盖了试、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信息的全部感官;从所依重的各类技术支持平台来看 , 除了传统的纸质、声像外 , 基于互联网络和电讯的WAP、GSM、CDMA、GPRS、3G、4G及流媒体技术等等 。②全媒体包容个体的特性 。它并不排斥任何一种单一表现形式的媒体 , 它视单一形式的媒体为“全媒体”中“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 并在整合运用全媒体的同时仍然很看重各种单一媒体的核心价值特性和优势 。③全媒体的“全”体现在对受众的全面覆盖 , 它的传播面广泛 , 互相整合填充人们行为的各个注意力空间 。④“全媒体”的大而全 , 在以受众需求导向下表现为超细分服务 。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类型 , 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渠道 , 实现最佳效果 。举例来说 , 对同一条信息 , 通过“全媒体”平台可以有各种纷繁的表现形式 , 但同时也根据不同个体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以及信息表现的侧重点来对采用的媒体形式进行取舍和调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