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辩论法的实例 苏格拉底辩论法( 二 )


因为“乘马”是一个通用的概念,乘白马可以说是乘马,但“侍奉”并不是一个可以通用的概念,侍奉一定是有针对性的,就像“孝敬”一样,我们不能说:“我孝敬自己晚辈”,侍奉一定是对自己的长辈说的,这个概念是有一定指向性 。
所以,我们不能把“双亲”这个概念外延扩展到“所有人”,“侍奉双亲”不能说“侍奉人”,这不符合我们日常语言习惯 。

苏格拉底辩论法的实例  苏格拉底辩论法

文章插图

这其实也是东西方逻辑思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差异,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形式逻辑:演绎法 。演绎法比较典型的是“三段论”结构,在演绎法三段论中,从确定的大前提和小前提,可以推导出确定的结论 。比如那个著名的三段论:大前提是:人固有一死;小前提是:苏格拉底是人;结论是:苏格拉底就会死 。这是一个标准的三段论,只要前提正确,内容真实,结论就是正确的 。之所以称之为“形式逻辑”,也就是说,只要推论的“形式”是正确的,那么结论就是可靠的 。所以,演绎法这种形式逻辑,是可以适用于任何领域的,是一种普遍的推论形式,只要形式不变,具体内容可以变,结论也一样是正确的 。
换句话说,按照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形式才是最重要的,而具体的内容不那么重要,内容是可以替换的 。但是墨子的论辩思维中就不一样,我们前面看到了,同样的形式,如果换了一个内容,结论就不一样 。就像“白马是马,乘白马是乘马”,但“双亲是人,侍奉双亲不等于侍奉人” 。
同样的形式,而结论却不一样,这其实就是东西思维中的一个重要差异 。西方哲学注重逻辑和形式,可以通过对逻辑形式的推理演绎,获得可靠的结论,具体的内容并不重要 。在今天,我们常常说,西方人比较尊重规则,其实规则就是一种形式,这种意识从古希腊哲学开始,就已经根植于西方人的思维和价值观里面 。
苏格拉底辩论法的实例  苏格拉底辩论法

文章插图

但在东方哲学中更注重实质和具体的内容,而不是逻辑和形式本身,形式一样的情况下,不同内容填充进去,结论也是不一样的 。这就像同样是一句话,形式虽然一样,但不同的人说出来,他背后所对应的内容和实质是不一样的,我们更看重语言背后的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本身 。这种东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差异,其实从墨子的“墨辩”和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就可以看出来 。
接下来,我们再简单介绍后面两种常见的论证形式:一周而一不周,就是说,一方面具有普遍性,而另外一方面不具有普遍性 。墨子说,爱人,需要爱了所有人,才能算爱人;而不爱人,只要不爱一个人,就能说不爱人;乘马,不必等到乘所有人马才算乘马,只要乘了一匹马就算乘马了 。而“不乘马”,就是说一直都没有乘马,才算不乘马 。这里墨子是说,“肯定”和“否定”所对应的内容是不对称的,有的具有普遍性,有的不具有普遍性 。
打一个不那么恰当的比方,就好像说:你是一个好人,那就表示你从来都没做过一件坏事,才能称之为“好人”;但是如果说你是一个坏人,那么你只要做过一件坏事,你就是一个坏人 。肯定和否定两方面所对应的内容范围是不一样的 。
苏格拉底辩论法的实例  苏格拉底辩论法

文章插图

第四种,一是而一非 。就是说,一方面是正确的,另外一方面是错误的 。墨子说,居住在某个国家,就是居住在某个国家,而在某个国家拥有一处住所,却不能说拥有整个国家 。桃的果实,是桃;棘[ji]的果实,不是棘 。探望人的疾病,是探望人;厌恶人的疾病,不是厌恶其人 。人的鬼魂,不是“人”;哥哥的鬼魂,则是哥哥;祭祀人的鬼魂,不是祭祀人;祭祀哥哥的鬼魂,则是祭祀哥哥 。这些是,一方面正确,而另外一方面错误的情况 。
好了,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墨子不仅提出了思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 *** ,还提出了在思辨中一些常见的论证形式:是而然,是而不然,一周而一不周,一是而一非 。在这些思想里面,我们都可以看到墨子的辩证思想不仅仅注重论证和推理的形式,也非常注重具体的内容,这也正是东西方辩证思维的重要差异 。
【苏格拉底辩论法的实例苏格拉底辩论法】好了,《墨经》的六期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内容非常丰富也很精彩,更多内容推荐大家阅读中华书局出版的《墨子》一书,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