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中医( 三 )


人肖天地,……易曰: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信乎天之包地,形如卵焉,故人首之上为天之矢,足之下为地之天 。……无形者包有形,耗电量天总包地也,天左行而西气随之 。“他利用十二辟卦来说明气学流经脉始终之理,认为血气因流于十二经,总包六子于其中 。在清气为荣,海囗市气为卫的论述中,他说:”清者,体之上也 。阳也,火也,离中之阴降,午后一阴生,即心之生血,故曰清气为荣 。浊者,体之下也 。阴也,水也坎中之阳升,子后一阳生,即肾阳举而使之,故曰浊气为卫 。利用离坎之卦来说明阳中之阴,阴中之阳的生发以及气之清浊分为荣卫的机理 。有人曾问脾数多少,他答道:“脾虽寄于坤,实用于已,从上肺心,从下肾肝,脾中得三数也 。如气寄于亲而用于寅,包络三焦寄于丑而用于申也,此人之所以肖天地而生,易曰:干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以脾数为三,是为人身气血生化之源,后天阴阳之本,人肖天地,物格一理,而成人体易象 。此论承绪东垣先生《脾胃论》之粗髓,传其心法,得其真谛 。
元朝气震亨,后世称丹溪,为金元大家之一,他认为阳易动,阴易亏,并告诫人们以饮食为箴 。在其《格致余论. 饮食箴》中说:“我独多病,悔悟一萌,尘开镜净,曰节饮食 。易之象辞,养小失大 。孟子所讥,口能致病,亦败尔德,守口如瓶,服之无泽” 。这就转引《周易》的颐卦之辞“心肝慎言语,节饮食”之意,《格致余论.***箴》亦说:“惟人之生,与天地参 。坤道成女,干道成男,配为夫妇,生育攸寄,血气方刚,惟其时矣,成之以时,接之以时,父子之亲,其要在兹 。”这是用乾坤二卦,以定人生男女之别,关键在于成接的时间怎样,具有一定的优生价值 。对此,他在《受胎论》中进行了具体的讨论 。文云:“易曰:干道成男,坤道成妇 。夫乾坤,阴阳之情性也 。左右,阴阳之道路也 。男女,阴阳之仪象也 。父精弹琴血,感而会施也 。血能摄精成其子,此万物资始于干元也 。血成其胞,此万物资生于坤元也 。”男女之分别,在于胎儿的遗传基因,这已为当代科学所证明 。朱失利用易经之理探求人生造化的奥秘,企图找同男女之另的内在原因,并从父母的禀赋及成接时间进行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讲到现代医学,应该是多元医学,其中包括中医、西医、中西结合,针灸、按摩、电子仪器治疗,气功,特意功能等,这也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多侧面的巨大系统 。
现代易学科技与中医科技的结合,主要表现在易学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认知模式,太极的多数(包括阴阳,五行,干支)模式,此类取象的思维模式,提取信息的预测模式,与中医的脏经络的生理模式,正邪盛衰的病理模式,辩证论治的诊断模式,和阴阳平衡的治疗模式的结合,这种结合使易医科技产生了新的生命力 。所谓易医科技简言之是易学科技与医学科技有机结合是以易为主导、以医为主体的科技,是人体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易医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古代先民、先哲、先贤、先圣们的智慧的结晶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千百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发展富强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易医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瑰宝,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观 。研究易医文化的目的不只是对其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更重要提开发其蕴藏的科技资源,使易医科技与现代人体生命科技接轨,并能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转化为现实的生命力 。从而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造福人类 。
【周易与中医】易学生克概念浅识
数术学中“生”、“克”是最常见的的用语,通常被用来表示物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作为中国哲学术语,在《易·系辞上》有“生生之谓易”一说 。此处“生生”盖指“衍”字义 。然而在许多数术学的书中对“生”“克”的概念概述得不甚明朗 。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生”一方面可理解为一种化学反应,即当此物生成彼物时,此灭彼生,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例如“木”生“火”,“火”生“土”,化木成灰,木灭土生 。然而“木”与“土”的分子结构全然不同 。另一方面“生”可理解为此物是生成彼物的先决条件,但性质不发生根本改变 。例如“水”生“木”,其实“水”并未变成“木”,只是储蓄在木中,是“木”生成的条件,其分子结构并未改变,是忘此从彼,决非灭此成彼,但在成“木”状态中“水”处于被忽略地位,同样“克”亦有二个方面的理解,但更偏重理解为一种物理变化 。譬如,“金”克“木”,喻为用刀斧斫木,刀斧与木的分子结构皆未发生变化,即便“水”克“火”,看似由此灭彼,其实只是能量的转化,亦不出物理变化的荡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