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含义?意思是:用兵的上策是在战略上挫败敌人,其次是在外交上挫败敌人,再次是用进攻挫败敌人,最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上兵伐谋:上,上等更好的 。兵,指用兵 ***。伐,攻击 。谋,计谋 。
该句出自《孙子兵法·谋攻》 。
1、原文部分内容为: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
2、白话释义为: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人举国屈服,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全军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的军队就次一等;使敌人一个“旅”的队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一个“卒”的“队伍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投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伍”就次一等 。因此,百战百胜,不算是更好的用兵策略,只有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才算是高明中更高明的 。
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取胜,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敌,再次是出动军队攻敌取胜,最下策才是攻城 。攻城为万不得已时才使用 。制造攻城的蔽橹、轒辒,准备各种攻城器械,需要花费三个月的时间 。构筑攻城的土山又要三个月 。将帅控制不住忿怒的情绪,驱使士卒像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使士卒伤亡三分之一而不能攻克,这便是攻城所带来的危害 。
扩展资料: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1、《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
2、《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孙子兵法·谋攻篇
2上兵伐交,其次伐谋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 。原句出自于春秋孙武的《孙子兵法·谋攻篇》 。
原文: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
白话译文:
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更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更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孙武辗转到吴国时,适逢公子光政变 。公子光即位后,伍子胥听说其才能,向吴王推荐 。孙武带着这13篇晋见吴王,获得重用 。
《汉书·艺文志》记载:八十二篇中的十三篇著于见吴王前;见吴王后又着问答多篇 。晚至唐代,流传的孙子兵法共三卷,其中十三篇为上卷,还有中下二卷 。注家杜牧认为,曹操将八十二篇孙子兵法删节为十三篇;但其他注家认为十三篇出自孙子本人,不是曹操删节的结果,是由孙武草创,后经其弟子整理成书 。
文章插图
3“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出自哪里?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
出自孙武的《孙子兵法·谋攻篇》
意思是:更好的用兵策略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以外交手段胜敌,再其次是通过野战交兵胜敌,最下等的是攻城 。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