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传说「黄芪的来历」( 二 )


优劣辨别
看外皮:外皮发白,内心发黄为佳 。
看切片断面:有没有洞,因为黄芪容易霉蛀,有黑洞的就不太好;没洞的为佳!
凑近闻一闻:如一股豆腥气扑鼻而来,就是好的 。
嘴里嚼一嚼:味道是有一点点微甜的 。

黄芪的传说「黄芪的来历」

文章插图
2药食同源本草药材“黄芪”,苏轼、白居易为它写诗 你知道吗?黄耆、戴椹、蜀脂、百本、王孙、白药绵、绵耆、萨日得马、二人抬...这些都是药食同源本草药材「黄芪」的名字,别以为黄芪看似普通,其实历史上关于它的故事并不少,连苏轼、白居易两大诗人曾为它单独写诗 。
01
黄芪故事
关于黄芪的来源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古时有一位善良的老中医姓戴名糁,善针灸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后因救坠崖儿童牺牲 。老人形瘦,面色淡黄,人们称他为“黄耆”以示尊敬,意为面黄肌瘦的老者 。老人去世后为了纪念他,便将其墓旁生长的一种草药起名为“黄芪” 。
黄芪入药始载于经典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该书将其收入有“主养命以应天,无毒 。多服、久服不伤人 。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作用的上品之中 。另一本药学著作 《本草纲目》中则对它的名字和效用做了精准概括:“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
黄芪被誉为“补气之长”,民间也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了一首名为《斋居》的诗来描写喝黄芪粥的场景: “香火多相对,荤腥久不尝 。黄芪数匙粥,赤箭一瓯汤 。”
宋代大文豪苏轼也常喝黄芪粥来补养病后虚弱的身体,还写下千古名篇《咏黄芪》:“孤灯照影日漫漫, 拈得花枝不忍看 。白发敲簪羞彩胜,黄芪煮粥荐春盘 。”以上这些足以见得药食同源的黄芪在日常饮食调养中的重要性 。
02
黄芪知识
清代名医黄官绣在《本草求真》—书中将黄芪推崇为“补气诸药之最”,民间也一直有黄芪“赛人参”的说法,正确认识黄芪,这些知识要知道 。
? 黄芪和人参区别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黄芪味甘,性温 。两者虽都有补气之作用,也可以相互配伍,但人参作用更强 。而且 人参有一些其他效用是黄芪不具备的,在补气方面人参也远胜于黄芪,因此二者在具体使用上还是要有所区别 。
? 黄芪产地选择
黄芪主产于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目前商品黄芪主要以栽培品为主,野生者能形成商品的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甘肃等省区 。以产地分一般认为北方产者质量较佳 :黑龙江、内蒙古产者质优称北芪;产于山西介休介山者被奉为地道药材,习称西黄芪和绵芪;山西浑源为我国的“黄芪之乡”;甘肃陇西为新兴的“黄芪之乡” 。
? 黄芪鉴别选择
如何选择好的黄芪呢?这几点要记住:先 看外皮 ,外皮发白内心发黄为佳;再看黄芪切片的断面有没有洞,因为黄芪容易霉蛀,有黑洞代表质量不佳; 好的黄芪切片后断面金盏银盘菊花心清晰可见,纹路清晰,韧性十足 。其次可以尝 尝味道 ,黄芪是可以生嚼吃的,取一片放嘴里尝尝,好黄芪味道甘甜,如果有酸味怪味是熏过硫磺的 。也可以 从干湿程度辨别 ,好的黄芪应该是不干不湿,抓一把用力攥紧不会碎而且能团在一起,松开手之后能自然松散,这种干湿度更佳 。
03
黄芪日常使用
很多典籍配方中都有黄芪的身影,日常生活中要如何使用黄芪呢,这几款药膳、茶饮可以学习下 。
√ 黄芪桂枝五物汤
材料:黄芪30克,赤芍、桂枝各15克,生姜10克,大枣10个 。
做法:将所有材料洗净放入锅中,倒入2000毫升水,煎汤即可饮用 。
√ 黄芪淮山汤
材料:无花果4个、莲子50克、芡实50克、黄芪75克、百合50克、脱水淮山50克
做法:将所有材料用清水洗净,锅内加入2000毫升水,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先用大火煮沸后再转中火煲1.5小时即可 。
√ 黄芪枸杞茶
材料:黄芪9克、枸杞子15克
做法:将材料放入杯中,倒入200毫升温开水,盖闷10分钟即可代茶饮用 。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长期大量采挖,近几年来野生黄芪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有趋于灭绝的危险 。虽然目前人工栽培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但我们还是要树立起保护野生本草药材资源的观念,从正规渠道选购黄芪,在遵从医嘱的情况下正确、合理地使用黄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