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包括哪些地方,苏州十四五区划调整最新方案?( 二 )


城市首先是有居住集群,然后就有商业集群、产业(制造业)集群、商务(服务业)集群和创新集群等 。唯有集群,才能产生专业化和规模经济效应,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目的 。有着一定发展水平差异的圈层结构,不同规模的城市中心和连绵起伏的各式集群,展示了都市圈同城化的生动图景 。
2017年末,国务院批复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明确提出,将位于重要区域廊道上、发展基础较好的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五个新城,培育成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
2021年年初,上海市政府结合贯彻“十四五”规划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规划纲要》),下发《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将五个新城高水平规划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并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五个新城的规划建设目标是基本形成独立的城市功能,在长三角城市网络中初步具备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地位,亦即在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增加五座相当于地级市的中等城市 。
五个新城与主城区的同城化将以职住平衡为基本要求,同时做到产城融合、功能完备、生态宜居、交通便利和治理高效 。五个新城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综合交通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做到集中规划、全面赋能,不仅与主城区功能互补、相互赋能,五个新城之间也将功能互补 。特别要强调的是,与原来的卫星城、郊区新城不同,五个新城不是简单承接主城区人口和功能疏解,而是按照集聚百万人口规模、形成独立功能的要求,打造长三角城市网络中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
与周边城市同城化
《规划纲要》要求,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加强跨区域协调互动,提升都市圈一体化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区域联动协作、城乡融合发展、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
长三角全域是苏浙皖沪三省一市,35.8万平方公里,共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考虑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划纲要》提出了以其中27个城市为中心区,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构想 。在中心区,又有从城市到都市圈,再到城市群三个层次的空间结构 。《规划纲要》指出,加快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建设,并推进和加强它们之间的协调联动 。例如,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推动杭州都市圈与宁波都市圈的紧密对接和分工合作,实现杭绍甬一体化 。长三角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
在区域一体化的空间结构中,都市圈处于核心地位,是科技创新策源,新兴产业集聚,公共政策协同,生态和社会治理,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载体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日益提高,长三角的城市群和都市圈都将在演化中形成新的组合,城市群和都市圈的数量都有可能增加 。都市圈是现代经济社会功能区,通常是跨行政区划、跨都市圈,甚至跨城市群的,其边界是弹性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常态 。现阶段,上海都市圈同城化的第二个层面,即上海与周边城市同城化,主要是上海与苏州、南通和嘉兴的同城化 。
无论是主城区与新城区同城化,还是上海和周边城市同城化,其实现目标和推进途径是基本相同的 。笔者认为,交通互联,产业共“链”,生态共建,社会共治和民生共享,是同城化可资评价的主要目标 。推进同城化,就是要朝着这些目标,通过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双重力量,多管齐下,逐步加以实现 。
推动同城化举措
交通互联是同城化的基础 。在区域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的背景下,从区域统筹协调的角度,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矛盾,合理配置跨界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是上海都市圈规划建设和促进都市圈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 。上海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仍然存在不足,主要是,现有供给能力不足,硬件设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统筹协调不足,交通网络一体化尚未实现;管理体制机制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未来一个时期,上海都市圈交通网络建设,要加快推进都市圈交通规划编制;要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交通网络;要推进信息互联互通及新技术创新应用;要探索建立都市圈群交通运输一体化协调机制 。
上海都市圈内各城市产业基础良好、门类品种齐全、发展水平较高,处于国内一流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际制造业产业分工前沿,产业优势明显 。都市圈内城市层级结构合理,各城市形成了一批自己的优势行业和特色产业,为进一步发挥上海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提供了良好条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