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包括哪些地方,苏州十四五区划调整最新方案?( 三 )


社会共治既是都市圈有机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合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乃至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伴随着公共事务日益复杂化,特别是新时期的社会治理日益要求跨越行政区划,以解决区域协同治理问题 。无论是已有基础还是现实前景,上海都市圈社会治理同城化都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主要表现在:初步建立常态化合作体制机制;正在构建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 。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体制机制方面的限制,集中表现在行政区划壁垒、治理目标差异和利益博弈困境等方面 。
推进上海都市圈社会治理一体化的总体原则是,要在理念上突破“行政区划”对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的限制,强调在“跨域”的场景中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健全组织结构、强化技术突破,从而形成有利于社会治理资源合理配置、治理能力高效产出的现实环境 。具体而言,要深化上海都市圈社会治理一体化的发展路径,着力构建应急管理合作系统,畅通都市圈内突发事件信息共享渠道,建立应急队伍和应急资源的联合响应机制,切实推进共建共治 。同时,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上海都市圈社会治理一体化联动机制,协同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公共安全治理等 。
依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都市圈在绿色发展上应实现协同发展,其中的关键是要探索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包括加快建立统一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和主要水体生态管控制度,加快建立生态环境“三统一”(统一生态环境标准、统一环境监测监控体系、统一环境监管执法)制度,探索建立跨区域生态项目共同投入机制,以及探索碳达峰协同机制等生态治理新机制 。其中,“三统一”制度是上海都市圈生态环境领域协同发展的核心任务 。
上海都市圈在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联治等协同发展措施上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的主要薄弱环节是,都市圈内部各地区的规划不协调;沪苏浙皖之间的环保标准不统一;沪苏浙皖之间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形成 。为此,要建立政府间的工作协调与利益共享机制;要统一环境管理标准,加强信息共享;要发展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发展;要通过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探索可持续的生态保护机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