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翻译及赏析 登幽州台歌( 二 )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 。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 *** 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 。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 。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 。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 。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 。《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句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句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 。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
名家点评
杨慎《升庵诗话》:其辞简质,有汉魏之风 。
黄周星《唐诗快》卷二: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 。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 。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 。
宋长白《柳亭诗话》:阮步兵登广武城,叹曰:“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眼界胸襟,令人捉摸不定 。陈拾遗会得此意,《登幽州台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假令陈、阮邂逅路歧,不知是哭是笑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篇3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
【注解】: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
2、悠悠:渺远的样子 。
3、怆然:悲伤凄凉 。
4、泪:眼泪 。
【韵译】: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评析】: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 击,心情郁郁悲愤 。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 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 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 的心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 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篇4
登幽州台歌⑴
前⑵不见古人⑶,后不见来者⑶ 。
念⑷天地之悠悠⑸,独怆(chuang)然⑹而涕⑺下 。
读音分段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
词语注释
(1)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 。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
(2)前:向前看 。
(3)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指:燕昭王
(4)念:想到 。
(5)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
(6)怆然:悲伤的样子 。怆(chuàng创)然:凄伤的样子 。
(7)涕:古时指眼泪,此指流泪 。涕下:流眼泪
作品译文
直译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意译
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 。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推荐阅读